凉吹遥侵榻,蝉飞近满城。
犹怜采菱渡,不尽卖花声。
鸿雁迎霜早,烟霞出海明。
白羊山下路,芳草更多情。

【注释】

①池上:泛指水边。

②凉吹:微风。侵榻:吹到床榻。

③蝉:一种知了,夏季鸣叫。飞:飞翔。近:接近。满城:整个城市。

④犹怜:还是喜欢。采菱渡:采菱的渡口。卖花声:卖花人的声音。

⑤鸿雁:大雁。迎霜早:在霜降前就开始南迁。

⑥烟霞:云霞。出海明:云霞在海上显得格外明亮。

⑦白羊山:在今四川西部。

⑧芳草:香草,这里指青草。多情:意气相投。

【译文】

阵阵凉风吹过水边,使床榻都感到清凉;知了在树上鸣叫,声音传遍了整个城市。

我还是喜欢采菱的渡口,那里的花儿还没有全部卖出去。

大雁在霜降之前就早早地飞向南国;云霞在海上显得格外明亮。

我走过白羊山,那里绿草如茵,让人心旷神怡。

【赏析】

此诗写诗人秋日登白羊山时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清新。

首句“凉吹遥侵榻”,写诗人在山中静坐,微风轻拂,凉爽宜人。“凉”字点出季节特点,渲染了秋天氛围,使人感到一种清寒之感。“侵”字用得极妙,它既写出微风轻轻拂动的感觉,又暗示着诗人被这凉风吹得有些瑟瑟发抖。

接着写蝉声与卖花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喧闹而热闹的景象。蝉声是夏日里最常见也最能打动人心的声音,它们在树枝上高歌,声音清脆悠扬,令人陶醉。然而,诗人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听到这些声音,他还注意到了周围的其他声音,如卖花人的吆喝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等。这些声音虽然杂乱无章,但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更多的生动感和真实感。这种写法既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又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句“犹怜采菱渡”,“怜”字表现出诗人对采菱人深深的同情和喜爱之情。他们辛勤劳作,只为换取一点生计。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片土地,看到他们为了生活而努力奔波的身影,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敬意和感激之情。他不禁想到自己的家乡,也许也会有像他们一样辛勤劳动的人们吧?这种联想让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也更加坚定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第四句“不尽卖花声”,则是对第三句的进一步补充和拓展。卖花声是秋天特有的声音,它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收获的满足。诗人用心聆听着这个声音,试图从中捕捉到更多关于秋天的信息。他发现这声音虽然短暂却富有节奏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同时,他也意识到这声音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悟。

最后两句“鸿雁迎霜早,烟霞出海明”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天空中的大雁在秋风中翱翔,它们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海面上的雾气逐渐消散,露出了明亮的天空。诗人站在山巅之上,眺望着远方,内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他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思考着人类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末联“自羊山下路,芳草更情长。”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向往。这里的“白羊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山名,但在这里并没有明确指出。不过从整体上看,它应该属于一个比较偏远或偏僻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如此清新脱俗的美景。

全诗构思新颖,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