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花发粤山青,一路争看豸绣经。
回雁峰南望天北,五云长傍使臣星。
【注释】
刺桐:木名,又名红木、紫荆木。刺桐花发时,粤山青翠;一路争看豸绣经(豸,指獬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似独角兽而头有肉角,象征公正)。豸绣经:用象豸一样公正的经书,表示朝廷对侍御的器重。
回雁峰: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的北岭山脉中,南面是七星岩,北面是鼎湖山,三山并峙,形若雁阵,故称“雁阵”,又因峰峦如回雁飞翔状,故名“回雁”。天北:指南天以北的边陲之地。
五云:天上五彩祥云。长傍:常傍。使臣星:指皇帝出行时所乘的车驾。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陈孚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岭南地区的风景和气候特点,以及侍御在岭南地区执行任务时的艰难困苦。
首句“刺桐花发粤山青”,刺桐花开时,粤山变得郁郁葱葱,色彩斑斓。这里的“刺桐花”指的是木棉树,木棉树花开时,花瓣如同红色的刺,因此得名。粤山青,形容岭南地区的山水美景。
次句“一路争看豸绣经”,侍御在岭南地区巡视时,沿途的百姓们争相观看他携带的正义之经。豸绣经指的是用象豸一样公正的经书,表示朝廷对侍御的器重。
第三句“回雁峰南望天北,五云长傍使臣星”,回雁峰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是岭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这里以回雁峰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五云长傍使臣星,五云指的是天上五彩祥云,长傍是指常常陪伴。使臣星指的是皇帝出行时所乘的车驾。
整首诗通过描绘岭南地区的风景和气候特点,以及侍御在岭南地区执行任务时的艰难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忠诚、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