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我先子,癸丑先我鸣。
玉堂方寸地,得子倍光明。
青藜未及燃,帝报玉楼成。
清霜零四月,哀慕何时平。
《挽胡休复庶常八章·其三》
诗词原文
癸卯我先子,癸丑先我鸣。
玉堂方寸地,得子倍光明。
青藜未及燃,帝报玉楼成。
清霜零四月,哀慕何时平。
译文注释
此诗为明朝沈守正所作,全诗共八章,每章皆以时间为序,抒发对故人的追忆与哀悼。诗中描述了时间顺序:先是自己儿子的生辰(癸卯),接着是自己逝世的日子(癸丑),随后是皇帝赐予的荣誉(玉堂方寸地),最后是清霜覆盖的四月,表达了对故人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时间的流逝,展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从“我先子”到“我先我鸣”,表达了诗人对于儿子出生的喜悦与自豪;紧接着“帝报玉楼成”描绘了皇帝赐予的荣耀,象征着国家与个人的双重肯定。然而,“清霜零四月”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逝去的故人的无限哀思与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充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风格。
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文人墨客关于生死离别的情感表达,但通过沈守正的这首诗,我们看到了更为深沉、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情感的表达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诗篇之中,使读者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故人无尽的怀念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