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昔幽沉,遗世在莘野。
负犁带雨耕,悬钓垂云把。
讽书味三谟,展诗研大雅。
咏歌合匏弦,达观何潇洒。
终焉膺三聘,为世驱六马。
左相位不卑,先觉道应寡。
一朝居阿衡,四海忧患写。
因知畎亩中,讵是忘情者。

【注释】:

伊尹:商朝的贤相,名挚,名原。

三谟:《尚书》载“三谟”是尧让舜治理天下的三次谈话,内容是关于任用贤人、戒奢侈和勤政的问题。

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

匏(páo)弦:匏是一种乐器,这里指弹琴。

阿衡:阿,通“奄”,指成汤。“阿衡”就是宰相的意思。

畎亩中:田间地头。

忧患写:忧虑国事而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叹古代贤臣伊尹的。诗中以伊尹为喻,表达了作者对贤臣为国家兴利除弊、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看法和赞美之情。

首联点出伊尹的身世背景。伊尹出身微贱,曾隐居在田野间,后来被推举出来做官,成为商汤的辅臣。这两句诗通过伊尹的身世变化,表明了自己从政的决心和抱负。

颔联进一步描写了伊尹的政绩。伊尹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他不仅善于耕种田地,而且能够垂钓云天。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伊尹的各种才能,突出了他在政治上的杰出表现。

颈联则赞颂了伊尹的品德和才能。伊尹能够讽诵《尚书》的三谟,研究《诗经》的大雅,弹琴吟诗,达观潇洒。他的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成为了一代贤臣。

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贤臣的景仰之情。伊尹最终接受了朝廷的邀请,出任宰相,为民服务。他的功绩卓著,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贤臣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译文】:

伊尹当初在野的时候也曾有过沉沦,但他却能远离尘世在田野里隐居。

背负锄头带着雨水在田里耕作,像渔父那样垂钓在天空之中。

他讽诵《尚书》来领悟治国之道,研究《诗经》来领会大义。

他吟唱诗歌与琴瑟合奏,表现出洒脱超然的风度。

终于被朝廷重用担任三公的职位,为国家驱驰六只骏马。

左丞相的位子并不卑微,先觉之士应该更少一些。

一旦他做了宰相,整个四海都为之忧愁担忧。

由此可以知道,那些在田间劳作的人们中,谁又能忘记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