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珂知不并,兰棹幸同游。
听莺堤畔树,送雁驿边楼。
歌外风轻度,杯中月暗浮。
徒知行役久,无复越乡忧。
【注释】
玉珂:用玉制的马络头。知不并:意谓彼此不同,不相上下。兰棹:以兰木装饰的船桨。幸同游:有幸共同出游。听莺:听黄莺的啼声。堤畔:护城河的岸边。送雁:送飞鸟。驿边楼:指在驿站附近所建的楼房。歌外风轻度,杯中月暗浮:酒宴上,歌声之外,清风轻轻吹拂;酒杯中,月光隐约可见。徒:只。行役:远行。
【赏析】
《潞河作和张司丞二首》,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张司丞一起游历潞河边,观赏风景,共叙友情之作。诗的前两句写两人的相遇、同行的情景。后两句写二人饮酒赏景的愉快情事。全篇语言清丽,意境优美。
首联“玉珂知不并,兰棹幸同游。”点明出游的时间、环境以及与谁同行。玉珂:即玉饰的马络头,是贵族出行时骑乘马匹的装饰物。这里指骑马。“不并”,犹言不比,不相上下。“兰棹”,即以兰花为饰的船桨。《文选·左思<吴都赋>》:“兰枻兮蕙桡,芳杜兮青莲。”李周翰注:“兰棹者,以兰为楫也。”这两句说:玉珂相配,不比一般。有幸与你同游,实在是难得的好事。“幸”,动词,有幸之意。
颔联“听莺堤畔树,送雁驿边楼。”写诗人与张司丞一起游历潞河边,观赏风景,共叙友情。“亭畔”句,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之六:“高台多悲风,对酒遥相招。落日望长安,双凫游北郊”。亭畔,指桥上的亭子,也即堤边的楼。这两句说:我们在护城河的岸边聆听着莺歌燕舞,又在驿楼上送走了南来的候鸟。“亭畔”句化用了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之六的诗意,意思是:我们在护城河的岸边聆听着莺歌燕舞。“亭”,桥上的亭子,也即堤边的楼。“亭畔”句化用了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之六的诗意:在护城河的岸边聆听着黄莺的鸣声燕子的叫声。“亭畔”、“亭边”都是指桥上的亭子,也就是堤边的楼。亭畔、亭边,都是指桥边的亭子,也就是护城河畔的楼。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在桥边的亭子里聆听黄莺的鸣声和燕子的叫声。
颈联“歌外风轻度,杯中月暗浮。”写诗人与张司丞一起游历潞河边,观赏风景,共叙友情。这两句是说:歌声以外,微风吹来使人感到舒适;酒里,月亮倒映在水中显得幽暗浮动。这两句意思是:歌声之外,微风吹来使人感到舒畅;酒里,月亮的影子在杯子里显得暗淡不定。“歌外”三字,是说歌声之外还有别的感觉。“杯中”三字,是说酒杯里的月亮影子。
尾联“徒知行役久,无复越乡忧。”这两句是说:只知道远行在外已经很长时间了,没有再过越乡(故乡)的忧虑。“行役”,指外出做官或旅行。这里的“役”是旅途的意思。“徒”,只是。这两句意思是:只知道远行在外已经很长时间了,已经没有再过故乡的忧虑了。这两句是说:知道在外面漂泊已经很长时间了,不再有回故乡的念头了。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张司丞一起游历潞河边,观赏风景,共叙友情之作。全诗语言清丽,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