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嗟远道,书是雁传来。
不因迁客苦,谁为寄江梅。
驿路长驱马,官亭独举杯。
悬知汉廷吏,当识贾生才。
【注释】:
得茅鹿门别驾广平消息:得知茅鹿门被罢去广平郡太守的官后,寄来的消息。
故人嗟远道:老朋友啊,你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可叹啊!
书是雁传来:书信是飞雁传过来的。
不因迁客苦,谁为寄江梅:没有贬谪之人的痛苦,谁还会把江梅寄给你呢?
驿路长驱马,官亭独举杯:在驿路上长途驱马而行,在官亭中独自举杯饮酒。
悬知汉廷吏,当识贾生才:我猜想汉廷的官员们一定认识贾谊这样的人才。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春。当时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起兵讨伐肃宗的太子李亨之事而被流放夜郎(今四川重庆奉节),途经广陵(今江苏扬州)。与广陵别后,他怀着“故人嗟远道”和“谁为寄江梅”之情而写下这首七绝。
第一句点明时间、地点,第二句写友人对远方来信的反应。“嗟”字有感慨之意,“书是雁传来”一句承上启下,既表明了友人来信的内容是“远道”之音,又引出了下文的“迁客苦”,从而引出诗人自叙。诗人说自己虽身在异地,但却如鱼得水一样地生活着。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诗人以设问形式表达出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第四句是说,如果友人不是被贬谪之人,就一定会把自己比作贾谊那样的人。贾谊是西汉文帝、景帝两朝的大臣,曾因政见不合而遭贬。第五句是说,自己虽然身在边远之地,但仍然不忘朝廷之事,仍像在汉廷一般。末二句是说,自己虽身处异乡,但并不感到孤独,相反却很自豪,很庆幸自己有如此才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