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辰谓人生,风日佳可喜。
七居阳之正,宜云造物始。
占晴协阳吉,其兆比君子。
雾雨忌为阴,小人象斯拟。
君子履于祥,岁事无不举。
小人道用晦,顾有菑害倚。
东皋动春风,强健供耒耜。
持以告吾人,毋忧往时否。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当时王安石正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以“人言方炽”为由请求辞去宰相,但遭朝廷反对。于是,王安石又向宋神宗上表,要求辞职,神宗不准。这时,宋神宗已即位,改元熙宁,即在王安石的辞位后立即实行新法。此诗即作于此时。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共押一韵。

前四句是写诗人对新春的喜悦,并由此联想到人生、政治与道德。首句“今辰谓人生”,意为今天这个日子叫做人的生日,也就是人生的开始;第二句“风日佳可喜”,则说风和日丽的美好天气令人欣喜;第三句“七居阳之正”,是指农历七月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第四句“宜云造物始”,是说万物在这个季节里生长,正是大自然的创造活动。这四句从天象、气候、节气、物候等方面来表现人们对新年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然界美好的赞赏。

五至六句是说人们应该顺应这一时节的气候特点,去占问吉凶。古人相信,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吉凶祸福之分,而人的吉凶祸福也受到自然规律的控制。这里用“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用“小人”指没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五句“占晴协阳吉”,“占晴”就是占卜晴天,“协阳”是顺合阳气的意思,所以这句是说:晴朗的天气同吉祥相一致,它所显示的是吉祥之兆。第六句“其兆比君子”,意思是这种吉祥兆象可以比喻为君子。

第七八句是说阴雨的天气应避开,不要像小人那样去揣测,因为小人总是喜欢搬弄是非。最后两句“君子履于祥,岁事无不举”,意思是君子能够顺应时序变化,那么一切事情都能办得妥妥当当的;“小人道用晦,顾有菑害倚”,是说那些无德无才而又好嫉妒的人,只能暗中捣乱,却常常招致灾祸。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注释】

人日:古代称正月初七为人日。

佳可喜:美好可爱。

阳之正:阳气最旺盛之时。

造物:指天地间自然万物的生发与造化。

占晴协阳吉:古人迷信,认为晴朗的天气同吉祥相一致。

其兆比君子:指吉祥之兆如同君子一般。

履于祥:犹言履于盛。

岁事无不举:一年之中所有事务都办好。

道用晦:指行为隐晦。

菑害倚:灾害和祸患。

东皋:山名,在今河南巩县西南。皋通“高”。

耕:耕种。耒耜:农具。

吾人:我们这些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