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田冷落几家耕,一泓野水秋风起。
同游正与朱生来,朱生惨然吾亦哀。
问我他年如作令,封墓式庐崇祀敬。
先贤庙貌委尘埃,县官不知无乃病。
风纪人心国之命,前典无存后何镜。
却笑朱生真太狂,先向山人问为政。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是一首吊古怀贤之作。诗人以“谒征西将军庙”为题,从墓田冷落、秋风起,同游正与朱生来,到朱生惨然吾亦哀,再到封墓式庐崇祀敬等几个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全诗四联,首联点明地点,交代了时间,并写出了墓地的荒凉冷清;颔联写诗人在墓前感慨万千,悲凉凄婉;颈联写诗人向朱生询问治理政事之事,表现出诗人对朱生真太狂的讥讽;尾联写诗人对朱生问政的回应,表达出诗人对朱生问政的赞赏。

【答案】

这首诗写了墓田冷落、秋风起;同游正与朱生来,朱生惨然吾亦哀;问我他年如作令,封墓式庐崇祀敬;先贤庙貌委尘埃,县官不知无乃病;风纪人心国之命,前典无存后何镜;却笑朱生真太狂,先向山人问为政。

注释:

谒征西将军庙:拜祭征西将军庙。

墓田冷落几家耕:墓地荒凉冷清,只有几家在耕种。

一泓野水秋风起:一泓野水在秋风中荡漾。

同游:一同游览。

正与朱生来:正好与朱生一起前来。

惨然:悲痛的样子。

他年:指未来的日子。

作令:做地方长官。

封墓式庐崇祀敬:给墓冢立碑,祭祀。

先贤:先代贤人。

县官:地方长官。

前典:前朝典章制度。

后何镜:以后还有什么镜子?比喻后事无成,没有榜样。

风纪:风范和纪律。

国:国家。

心:心思,心意。

之:助词,无实义。

无乃:恐怕是。

语末助词,无实义。

山人:隐士或山林中的高人。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据诗中“先贤”“县官”等字眼可知,此诗应是追怀先贤之作。诗人通过吊古怀贤的写法,表达了自己对先贤们的无限崇敬之情。

第一联写墓地荒凉冷清、秋风吹动野水荡漾的景象。“墓田冷落几家耕”、“一泓野水秋风起”,两幅画面相互映衬,既写出了墓地的荒凉冷清,也表现了秋天的凄凉气氛。诗人用“荒”“冷”“野”等字,写出了墓地荒凉冷清、秋风起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

第二联“同游”二字表明诗人此时正在同朱生一起游览,“正与朱生来”,说明他们正在一同游览。“惨然吾亦哀”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朱生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哀悼之情。“问”字表明了诗人对朱生所问之事的关注和关心。

第三联“问”,表明了诗人对朱生所问之事的关注和关心,“封墓式庐崇祀敬”则表明了诗人对朱生所问之事的回应。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朱生真太狂的讥讽之情。

第四联“先贤庙貌委尘埃”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先贤庙貌被尘土覆盖的无奈和悲哀。这几句表现了诗人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尾联“却笑朱生真太狂”,表明了诗人对朱生真太狂的讥讽之情;“却”字表明了诗人对朱生真太狂的讥讽之情。“先向山人问为政”,表明了诗人对朱生真太狂的讥讽之情。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朱生真太狂的讥讽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