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亭修竹里,高坐茹春长。
开落花无数,去来风自香。
孤云巢遍鹤,群石卧如羊。
独往非无事,微吟到夕阳。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从手法、语言、结构、表现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此诗前四句是写景。首联“空亭修竹里,高坐茹春长。”点明地点与环境,“空亭”二字表明亭子空旷,无人居住,“茹春”二字表明春天已过,但春天的气息仍在。中间两联写诗人独坐时所见到的景象。颔联“开落花无数,去来风自香。”描绘了一幅落花满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孤云巢遍鹤,群石卧如羊。”以孤鸟筑巢于群石之间,羊群卧在石头上,比喻自己的孤独无依。尾联“独往非无事,微吟到夕阳。”表明诗人虽独自前行但心有所感,有感而发,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答案】
译文:我坐在空荡的亭子里,独自欣赏着竹子和春天的景色(茹春亭)。我独自坐着,仿佛能听到春天的声音。
①“空亭”“独坐”点明地点与环境。②“茹春”“长”点明时间。③“开落花”“去来风”“孤云”“群石”“卧如羊”分别写出了景物的特征。④用“孤”“自”等词写出了诗人的孤独感。⑤“非无事”表明诗人虽有心事却并未表露。⑥“微吟”表明诗人虽独自前行但心有所感,有感而发。⑦尾联表明诗人虽独自前行但心有所感,有感而发,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联写景,为全诗定下了清幽宁静的基调。颔联写景,进一步渲染出诗人的孤独之感。颈联写景,以孤鸟巢遍群石、羊群卧如羊,比喻诗人的孤苦寂寞。尾联抒情,表明诗人虽有心事却并未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