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已免缀朝班,林下于今许我闲。
流水小桥红叶径,杖藜随意看青山。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罢官归乡后的晚年。“看山”,即观山,也就是赏玩山水。作者以“看山”为题,意在表达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薄功名、归隐林泉的志向。
全篇可分为四层。首联写景,交代观山的原因。颔联承前启后,由“看”字领起,点出“看”的内容。上句写景,描绘一幅秋日山林小桥流水红叶径的幽静画面;下句抒情,抒发作者对青山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颈联写观山时的动作。尾联抒情,表达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
【答案】
译文:
我已年老不再做官,林中现在可以让我闲游。
小桥流水旁边有红叶铺成的小路,拄着藜杖随意观赏那青翠的青山。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所作,当时诗人已经59岁。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曾一度被卷入战乱,后来虽受朝廷重用,但始终未被任用。晚年的杜甫对仕途已心灰意冷,于是退居到成都草堂,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本诗就是他归隐后写的一首描写山水的小诗。
首联点明“看山”的原因。诗人说:“老年已免缀朝班。”意思是说他年纪老了,不再需要去朝廷做官了。这里用了典故,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轻时就很有才干,长大后当上了皇帝,但是后来由于多疑而杀了他的大臣,从此就变得十分昏庸,整天只知道饮酒享乐。诗人在这里用“刘义隆”来比喻自己的遭遇,可见他对朝廷已失去了信心,决心要过一种闲适的生活。“林下于今许我闲”一句,则进一步表明了他对归隐的渴望。
颔联写诗人在山中欣赏美景的情景。这两句诗中,“流水”“细桥”“红叶”都是典型的秋天景色,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带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诗人说:“流水小桥红叶径。”“流水小桥”是山中的一条小溪,溪水潺潺,两岸绿树掩映,一座小桥横跨其上,桥头有一片落叶,这就是“流水小桥红叶径”。诗人在这里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秀丽的画面,使人感到如临其境。“杖藜随意看青山”,意思是拄着拐杖随意地观看山中的青翠树木。诗人在这里用“杖藜随意”四个字写出了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情。“杖藜”是指拄着拐棍,“随意”表示随便,没有固定的目标或方向。这四个词语把一个闲适的老者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颈联写观山时的动作。“看山”这个动词统领了全诗,所以接下来的三句话都是对“看山”这个动作的具体描写。“流水小桥红叶径”,写诗人在小桥边漫步,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杖藜随意看青山”,写诗人拄着拐杖随意地观看着山中的青翠树木。
尾联抒发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诗人说:“流水小桥红叶径。杖藜随意看青山。”意思是说:我在山下的小溪旁漫步,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我随意地拄着拐杖观赏那青翠的青山。这里的“随意”一词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之情。“青山”在这里也象征着自由、闲适的生活。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看”字,表达了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
本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归隐山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