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轮月映杏花头,小院朱帘却上钩。
莺怯夜寒犹未睡,画阑西畔替人愁。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

半轮月映杏花头,小院朱帘却上钩。
莺怯夜寒犹未睡,画阑西畔替人愁。

注解:
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白云断:北方边塞隔断白云
青春明月初:明亮的月亮高悬在夜空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此:这
芳樽:美酒
离忧:离别的忧愁
怅:惆怅、失落

赏析: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这首诗描述了春天夜晚离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之情。

首联“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描绘了边疆的春天景象:紫塞上的白云飘散,明亮的月亮高悬在夜空。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将边疆的春天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画面之中。这一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颔联“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余”,表达了诗人在良辰美景之中,依然被离情别意困扰的心情。这里的“芳樽夜”指的是夜晚的美酒,而诗人却在酒宴之中感到离愁别绪难以排解。这一句诗通过对比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颈联“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诗人通过对花露和檐宇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寂寞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离别的凄凉和痛苦。这一句诗以景托情,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感受。

尾联“此事非为名,向国献书论政”,表达了诗人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的决心。这里的“此事非为名”指的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并非追求名利,而是为国家献计献策。而“向国献书论政”则表明诗人决心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以春夜为背景,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景、表达内心的离愁别绪以及抒发向国家献计献策的决心,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