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桡荡北渚,中流拗藕丝。
藕丝不可断,缠绵会有时。
注释:轻快的船儿在北渚荡漾,河中水流把藕丝拗断。藕丝不能断开,缠绵之情将会到来。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荷花和莲子的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轻桡荡北渚,中流拗藕丝。
藕丝不可断,缠绵会有时。
注释:轻快的船儿在北渚荡漾,河中水流把藕丝拗断。藕丝不能断开,缠绵之情将会到来。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荷花和莲子的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诗句赏析: 1. 《送西升秋试时七夕前二日》 - 诗意简析: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在七夕节前夜,为朋友送上祝福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 关键词:七夕节、送别、友情 - 赏析: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的“一咏河梁黯自惊,兰舟叠鼓送君行”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感波动,使人感受到离别的悲凉与不舍。 2.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旖旎薰风柳乍醒,榴花刺眼媚遥汀。” —— 形容初夏时的微风和景色。 - 旖旎:美好,柔和。 - 薰风:温暖的风。 - 柳:此处指垂柳,春天的使者。 - 乍醒:突然变得精神起来。 - 榴花:红色的石榴花,夏季的象征。 - 媚:吸引人。 - 遥汀:远处的水边。 2. “傍人桐树枝枝绿,出水荷钱叶叶青。” —— 描述自然景致的美丽。 - 傍人:靠近人的地方。 - 桐树
睡蝶 一夜和风遍海棠,家园蝴蝶拂柔桑。 飞随芳树霞衣好,倦宿琪花粉梦香。 似与名蕤分艳色,不堪清露湿秋裳。 因风又度雕阑去,却伴游丝过石梁。 【注释】 1. 海棠:指海棠花,又名“海红”、“杜丹”,落叶小乔木,春季开粉红色花朵。 2. 蝴蝶:指蚕蛾等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成虫能飞翔。 3. 柔桑:柔嫩的桑叶。 4. 琪花粉:用香草花的粉末,即香粉。 5. 名蕤(ruí):香草名,也写作“蘼芜”。 6
【注释】 宫人入道:宫人指宫女,入道指修道。 曾住花前七宝台:七宝台是唐代宫廷中的建筑,这里借以代指皇帝的后花园。 守宫玉臂映苍苔:守宫是古代传说中一种会吐丝作网捕捉猎物的鸟。玉臂即指玉饰的手臂。苍苔,青苔。 香消粉㡠晨奁废:香消指香气消散,粉㡠指妆粉,用来形容女子化妆时的情景。 凉入镫幢夜雨哀:镫,古代照明用的灯具,这里指灯笼。 鹊镜化为春月白:鹊镜是神话传说中的镜子,化指变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题绛蜡笼纱》。 红萼(朱红色的花)疑看九月枫,繁枝又借峄阳桐。 丹须吐舌迎风艳,绛蜡笼纱照月空。 西域应分安石紫,寝宫可作麦英红。 绿珠宴罢归金谷,七尺珊瑚映水中。 注释: - 红萼:指花朵。 - 朱萼疑看九月枫:暗示花朵像秋天的枫叶一样鲜艳。 - 繁枝又借峄阳桐:比喻花朵繁多如梧桐树。 - 丹须吐舌迎风艳:形容花朵的颜色鲜艳,像人伸出舌头迎接风一样。 -
【注释】 骊歌:古代送行时唱的曲子。 春荑:即“春草”,嫩绿的小草,比喻女子。 关情最是:意即最牵动人的感情。 杨枝:指杨柳枝,这里借指离别。绾:用线穿针,结扎。 【赏析】 这首送别诗,以骊歌为题,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爱。首句写骊歌起处,泪暗垂;次句写车马过春草,春草青青,归家心切;末句写别情最苦是蘼芜,何必杨枝绾别离。全诗语言平实,却有情有致。 一、二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注释】 子夜歌:乐府曲名,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是汉时民间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 乱雨飞翔雪:形容细如羽毛的雨点飘飞着像雪花一般。乱,杂乱;飞翔,飘浮;雪,雪花。 冻雨催春暝:冻雨使春天的黄昏更加寒冷凄冷。冻雨,即春雨,由于气温下降而凝结成冰的雨。暝,傍晚,日暮。 不念郎身寒:你不要思念我身体寒冷。不念,不想念;郎,对男子的美称;身寒,身体受冻。 所畏郎心冷:我怕的是你心里冰凉冷酷无情无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即要求学生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然后按要求答题。 ①“自君之出矣”一句意思是:自从你离开我走了以后。 ②“孤月鉴虚牖”一句意思是:一轮孤明照耀着空阔的窗牖。 ③“思君如飞花”一句意思是:我思念着你像飘落的柳絮。 ④“随风不回首”一句意思是:随着春风轻轻飘荡,不回头地向前飘去。
这首诗是花烛词赠王蕙芳。 解析: 1. “比翼双飞宿上林”:“比翼双飞”通常用来形容恩爱夫妻形影不离,如同鸟的两翼。而“宿上林”则暗示了某种高贵或尊贵的地位,可能是在宫廷中或贵族家中。这一句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伴侣形象,即夫妻双方如鸾凤和鸣,相依为命,共同生活在上林之地,享受着荣华富贵。 2. “流苏掩映合欢衾”:“流苏”是一种装饰性的垂饰,通常用于窗帘或帷幕等处,用以增添美感或象征祥瑞
注释: 柳树的叶子低垂,像在保护着墨池。菱花(菱形花纹)掩映着远山的眉。 你精湛的裁剪技艺,挑出锦绣般的锦缎,夜晚借灯前绣着鞋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湘灵”自比,表达了自己对湘江女神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首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柳叶低垂,像是在保护着那墨池中的画卷。这一句既写出了柳叶的柔美姿态,又巧妙地将画卷与墨池联系起来,为下文作铺垫。
子夜歌 其三 故使欢见侬,侬道不相识。 曾记马上郎,挟弹门前立。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故使欢见侬`:因此使得我(妻子)见到你。 2. `侬道不相识`:你告诉我我们并不相识。 3. `曾记马上郎`:曾经记得你骑马时的样子。 4. `挟弹门前立`:手里拿着弓箭站在门边。 -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子夜吴歌四首》中的第三首,通过描绘一位妻子对远征边陲的丈夫的深情思念
【解析】 本诗是一首闺怨诗。首句“红罗复斗帐”交代了女主人公的居处,即她所居住的豪华的卧室。第二句“四角垂明珠”,则进一步描绘了这间卧室的陈设。斗帐,是一种以竹木为骨架,用丝织品做里子,上面缀有彩色花纹,四周垂下流苏的帐。它既便于悬挂物品,又便于睡觉时盖被。明珠,这里指珍珠,喻指美女。第四句“明月”,暗指自己的心上人。第三句“月落君踟蹰”,是说月亮落下了,她还在徘徊犹豫。“踟蹰”
【注释】: 子(zǐ):古代称书信的套语。 佯:假装,佯笑。 牵(qiān):拉。 弄:弹奏。 弦:琴瑟上用以调音的丝线或竹片。 谁卖眼:指谁在卖弄眼色。 相怜:互相怜悯,同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男女间恋情的小诗。全诗共四句,以“微笑佯牵伴,低头误弄弦”为起兴之笔,引出下文;“众中谁卖眼,又说是相怜”,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发挥,描绘了一个卖目送情的小场景。 首句写女子与男子的亲昵动作
注释:欢是南山云,半作北山雨。 不比薰炉香,缠绵入怀里。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情爱的诗。“子夜歌 其一”为《子夜四时歌》中的一首。这首诗以“欢”“南”“北”“炉”等词来表现爱情的微妙变化。 欢——指欢会、欢乐。 南山——南方之山,这里泛指南方。 北山——北方之山,这里借指北方人。 半作——一半像,一半不像。 熏炉香——指熏香,古代的一种香炉。 缠绵——形容感情深厚而难舍难分。
子夜歌 其六 橄㰖两头纤,终难一个圆。 纵教皮肉尽,肠肚自然坚。 诗词原文与注释: 《子夜歌·其六》是明朝诗人李攀龙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四字句式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命运——一种是圆满、另一种是残缺——来表达对生命多样性的赞美。 译文与赏析: 译文: 橄㰖两头纤,终难一个圆。 纵教皮肉尽,肠肚自然坚。 - “橄㰖两头纤”
子夜歌 其十二 玉枕湘文簟,金炉凤脑烟。君来只病酒,辜负解香钿。 注释: 子夜歌十二首之一,作者为明代于慎行。“玉枕”指的是用玉石制成的枕头,象征着高贵和雅致;“湘文簟”则是指湘地出产的竹制席子,具有清凉之感。“金炉凤脑烟”中,金炉代表珍贵的香炉,而“凤脑”是一种香料,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君来”指客人来访,“只病酒”表示因为疾病的缘故只能喝酒,“辜负解香钿”则意味着无法欣赏那些精美的解香器物。
【注释】指:用手指弹奏。泠泠玉管声,指冷玉箫寒。袖:袖子。罗袂:细绢做的衣襟。此夜:今夜。匡床:一种矮小的坐具。春风:春日温暖的风。气力:力气。 【赏析】这首词是写春天夜晚闺怨之作。上片写女子思念情郎,下片写她独处孤寂。全词以“子夜歌”为题,意在咏叹春夜中的女子相思之情。 “指冷玉箫寒,袖长罗袂湿”,写女子在室内思念远方的男子。“指冷玉箫寒”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指如削葱根
【注释】: 机上花:织布机上的花。 剪刀太无赖:比喻剪刀无情地剪断了机上的花,就像无赖一样。 【译文】: 我如同织布机上的花朵,春风却无法吹拂。 剪刀无情地剪断了机上的花,就像无赖一样。 【赏析】: 此诗是《子夜歌》中的第七首。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哀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第一句“侬如机上花”,用比喻的手法,将“侬”比作织布机上的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女子娇弱、美丽又无助的形象。
注释:夜深了,她还在抱着你的手睡觉,笑脱了黄金色的钏儿。 她担心你太轻,会把我背转过去,让我的面朝向你的方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夜里依偎在爱人身边入睡的情景,表达了她对爱人的深情和依恋。 译文: 夜夜枕手眠,笑脱黄金钏。 倾身畏君轻,背转流光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与爱人共度夜晚的诗歌。诗中描绘了女子深夜时分,紧紧抱着爱人的手入睡的场景,以及她担心爱人过于轻柔而背过脸去的画面
【注释】 双缠:指丝线纠缠。五色缕:五彩的丝线。欢:相爱。尚有:还有。宛转:曲曲折折的样子。丝:丝织品。合欢带(huánhándài):用丝制成,用来束在腰间,象征夫妇相守不离。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诗人通过描写一对男女缠绵悱恻的爱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这首诗的译文是:“双股五色的彩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即要求学生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然后按要求答题。 ①“自君之出矣”一句意思是:自从你离开我走了以后。 ②“孤月鉴虚牖”一句意思是:一轮孤明照耀着空阔的窗牖。 ③“思君如飞花”一句意思是:我思念着你像飘落的柳絮。 ④“随风不回首”一句意思是:随着春风轻轻飘荡,不回头地向前飘去。
【注释】 子夜歌:乐府曲名,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是汉时民间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 乱雨飞翔雪:形容细如羽毛的雨点飘飞着像雪花一般。乱,杂乱;飞翔,飘浮;雪,雪花。 冻雨催春暝:冻雨使春天的黄昏更加寒冷凄冷。冻雨,即春雨,由于气温下降而凝结成冰的雨。暝,傍晚,日暮。 不念郎身寒:你不要思念我身体寒冷。不念,不想念;郎,对男子的美称;身寒,身体受冻。 所畏郎心冷:我怕的是你心里冰凉冷酷无情无义
【注释】 骊歌:古代送行时唱的曲子。 春荑:即“春草”,嫩绿的小草,比喻女子。 关情最是:意即最牵动人的感情。 杨枝:指杨柳枝,这里借指离别。绾:用线穿针,结扎。 【赏析】 这首送别诗,以骊歌为题,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爱。首句写骊歌起处,泪暗垂;次句写车马过春草,春草青青,归家心切;末句写别情最苦是蘼芜,何必杨枝绾别离。全诗语言平实,却有情有致。 一、二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注释】 宫人入道:宫人指宫女,入道指修道。 曾住花前七宝台:七宝台是唐代宫廷中的建筑,这里借以代指皇帝的后花园。 守宫玉臂映苍苔:守宫是古代传说中一种会吐丝作网捕捉猎物的鸟。玉臂即指玉饰的手臂。苍苔,青苔。 香消粉㡠晨奁废:香消指香气消散,粉㡠指妆粉,用来形容女子化妆时的情景。 凉入镫幢夜雨哀:镫,古代照明用的灯具,这里指灯笼。 鹊镜化为春月白:鹊镜是神话传说中的镜子,化指变成
诗句赏析: 1. 《送西升秋试时七夕前二日》 - 诗意简析: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在七夕节前夜,为朋友送上祝福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 关键词:七夕节、送别、友情 - 赏析: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的“一咏河梁黯自惊,兰舟叠鼓送君行”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感波动,使人感受到离别的悲凉与不舍。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题绛蜡笼纱》。 红萼(朱红色的花)疑看九月枫,繁枝又借峄阳桐。 丹须吐舌迎风艳,绛蜡笼纱照月空。 西域应分安石紫,寝宫可作麦英红。 绿珠宴罢归金谷,七尺珊瑚映水中。 注释: - 红萼:指花朵。 - 朱萼疑看九月枫:暗示花朵像秋天的枫叶一样鲜艳。 - 繁枝又借峄阳桐:比喻花朵繁多如梧桐树。 - 丹须吐舌迎风艳:形容花朵的颜色鲜艳,像人伸出舌头迎接风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