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平侵岸,澄江稳放船。
橹声杂鼓吹,樯影曳云烟。
漫逐群鸥后,俄惊百雉前。
长风如可假,乘夕向遥天。
【注释】
自团江赴黄倏忽望见城郭欣然赋此:团江在今江西南昌县,是古代赣江上游的一个水路枢纽,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市。诗人因公务而由团江赴黄州,途经赣江东岸,突然看见黄州的城郭,心中喜悦,于是作诗以记之。倏忽,极短的时间。城郭,城墙和城楼。欣然,高兴地。
野水平侵岸,澄江稳放船:野水,指赣江中下游的江面。水平侵岸,形容江水涨得很厉害。侵,侵占、侵入。澄江,指清澈的江水。稳放船,指船只在江水中稳稳当当地行驶。
橹声杂鼓吹,樯影曳云烟:橹声,指摇橹时发出的声响。鼓吹,乐器演奏的声音。樯影,指船帆的影子。曳云烟,形容帆影摇曳如云烟。
漫逐群鸥后,俄惊百雉前:漫,任意地、无目的地。群鸥,一群鸥鸟。雉,一种野鸡,这里泛指鸟类。后、前:方位词,指后面和前面。
长风如可假,乘夕向遥天:长风,指强劲的风。如可假,好像可以借来一样。乘夕向遥天,乘着傍晚时分乘风向远方飞去。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于公元804年(元和九年)奉朝廷使命出使南蛮,路过赣江时,忽然看见黄州的城郭,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野水平侵岸,澄江稳放船”,描写的是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诗人站在岸边上,看到江水上涨,淹没了河岸;而江中的水流却显得十分平静。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涨落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颔联“橹声杂鼓吹,樯影曳云烟”,则是对这一景象的具体描述。橹声,是指船上摇橹发出的声响;鼓吹,是指乐器演奏的声音。樯影,指的是船帆的影子。曳云烟,形容帆影摇曳如云烟。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影子等细节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时的情景。
颈联“漫逐群鸥后,俄惊百雉前”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群鸥、百雉之间的互动关系。诗人随意地跟随群鸥,突然发现百雉在前面出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尾联“长风如可假,乘夕向遥天”,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长风,指强劲的风;假,借用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借用长风的力量,那么就可以乘着傍晚时分乘风向远方飞去。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渴望自由的心情,而且也体现了他的冒险精神和不羁的性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以及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