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辙厌羁羽,归骖谢飘蓬。
桑梓无改植,阡术有遗踪。
敝构仗先宇,馀筑存故墉。
岫松增稚株,林篁茂子丛。
霏霏薜荔雨,摇摇菡萏风。
招要山中人,追寻河上公。
登挹九疑岚,卧聆七泽淙。
往历勿重陈,偃蹇敦所崇。

【注释】

⑴归故园:回到家乡。作:诗。⑵浮辙:指车马的车轮轧过的痕迹,喻仕途的踪迹。羁羽:指羁旅之人,泛指行役之人。⑶骖:古时乘车用的四匹马中其中一马。谢飘蓬:谢绝漂泊的生活。⑷桑梓:桑树和梓树,泛指故乡、家乡。无改植:不变,依然如故。⑸阡术(qiānshù):田间小路,这里指田野。遗踪:遗留的踪迹。⑹敝构:破旧的建筑,这里指简陋的居所。仗先宇:倚靠先前的屋檐。⑺馀筑:残余的房屋。余筑存故墉:残余的房屋依然存在。⑻岫松:山间的松树。增稚株:长出了新枝。⑼林篁(huáng)子丛:树木上的竹子丛生。⑽霏霏:纷纷洒落的样子。薜荔(bìlì):一种草名,叶子可制蓑衣。雨:雨水。⑾摇摇:摇摆。菡萏(hàndàn):荷花。风:风吹动。⑿招要:召募。山人:山林中的隐者。⒀河上公: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为汉淮南王刘安宾客。《后汉书•方术传》:“淮南王好道……招致宾客,见待如仙。自谓:‘吾与此人皆得仙道也。’”⒁登挹(yìn è):登上山冈。挹:同“抑”,抑制。九疑: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主峰有九个山尖而得名,相传舜南巡至此死葬于此。岚:山间云雾。⒂偃蹇(yǎnjiān):形容不屈不挠,坚持原则。敦所崇:坚守自己的信仰。⒃往历勿重陈:不要重复旧事。重陈:重复。⒄偃蹇敦所崇:坚守自己的原则。

【赏析】

此为唐末诗人郑谷的五律组诗《寄题郑明府庄》。这组诗共五首,内容都是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借景抒情,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郑谷一生坎坷不平,仕途不顺,屡遭挫折,晚年更是贫困潦倒,但他仍矢志不渝地保持高尚的操守和清白的节操,并以此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与人生感受。

第一首《归故园作》是其中的一首。全诗从归家写到隐居生活,最后又回到归家的愿望。全诗句句用典,字字含意,处处寓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污浊的鄙弃,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全诗风格沉郁顿挫,含蓄蕴藉,意境高远,格调清新隽永。

这首诗是郑谷归隐后所作的组诗之一。前四句写归途之苦,后四句写归家之乐。

“浮辙厌羁羽,归骖谢飘蓬。”诗人骑着马车,一路颠簸着回家,心里很不舒服,因为羁旅之苦实在难以忍受。但是想到能早日回到家里,就又觉得这种辛苦是值得的。诗人用“谢飘蓬”三字,将内心的矛盾情绪表达得非常到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归家的迫切心情。

“桑梓无改植,阡术有遗踪。”诗人到家以后发现,故乡的景色依旧美丽,家园没有变坏。而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家乡的景色和景物依然存在。诗人用“桑梓无改植”四字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诗人又写了一些关于家乡景物的变化:“敝构仗先宇,馀筑存故墉。”他看到老家的旧建筑还在,残破的房屋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貌。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岫松增稚株,林篁茂子丛。”诗人发现家乡的山林之中,新的树木已经长得很高了,竹林也已经长得很大了。这里的“岫”、“稚”、“篁”、“茂”等词语都充满了诗意,使读者仿佛置身画中。

接着诗人又写了一些关于家乡环境的变化:“霏霏薜荔雨,摇摇菡萏风。”诗人看到细雨绵绵,飘飘洒洒;微风吹动荷叶摇曳生姿。这样的环境让人感觉非常的舒适。

最后一句“招要山中人,追寻河上公”。诗人想要去拜访一位叫做招要的人,这位人也是一位隐士。他想去寻找那位河上公,希望与他一起隐居山林、饮酒作诗。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回家途中的情景以及到家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和启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