缟纻论交两少年,相逢不觉共华颠。
蓬沙紫塞怜分袂,风雨青灯忆对眠。
投老喜看居内相,抱疴忽报掩重泉。
九龙山下梁溪路,目极丹旌思黯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挽学士王达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缟纻论交两少年,相逢不觉共华颠。
【缟纻论交】指的是以白色细绢制成的礼服进行交流或辩论,这里比喻两人因学术而结下深厚的友谊。”华颠”是指头顶,这里用来形象描绘他们因为讨论得激烈而相互碰撞到了一起,就像是撞到了头顶一样。蓬沙紫塞怜分袂,风雨青灯忆对眠。
【蓬沙紫塞】意指荒凉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边塞(北方边疆地区),”分袂”是指离别的意思,表示王达善即将离开。”风雨青灯忆对眠”则形容在分别之后仍然怀念对方的陪伴。投老喜看居内相,抱疴忽报掩重泉。
【投老】意味着年纪大了,此处指年老体衰,”居内相”可能是王达善的官职,”居内相”在古代是对宰相的尊称,表明王达善是一位高官。”抱疴”是指身体不适,”忽报掩重泉”则是指突然去世的消息。九龙山下梁溪路,目极丹旌思黯然。
【九龙山】可能是指江苏的九龙山,”梁溪路”指的是南京的梁溪路,”目极”即远观。”丹旌”是指红色的旗帜,可能指的是王达善的灵位或者是某种特定的标志。“思黯然”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已经去世的高官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诗,通过描绘与王达善的深厚友情、分别时的感慨、对亡者的追忆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反思。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如”缟纻论交”、”华颠”、”分袂”等,都富含深厚的情感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婉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