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峰暝色起,四野黯将暮。
缅怀故山人,相望阻欢晤。
戚戚抱离愁,冲冲动忧素。
岂无江上舟,泛此烟中渚。
尚为文墨系,未果戒归路。
载歌投赠篇,惆怅徒延伫。
【注释】
1、暝色:天色已晚,天色昏暗。
2、故山人:诗人的故乡友人。
3、戚戚:忧思的样子。
4、冲冲:忧愁的样子。
5、戒归路:戒,通“诫”,告诫。
6、延伫:延长停留。
【译文】
山峰在夜色中逐渐黯淡下来,四野笼罩在暮色之中。
我怀念着故山的人啊,可是相见却很难实现。
满怀离愁,又冲冲的忧愁。
难道就没有什么渡江的小舟,渡过烟波浩渺的沙洲吗?
还被文章墨迹所牵累,未能做到告别返乡的道路。
载歌载舞地赠答朋友,惆怅不已,徒然延长停留。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抒发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因羁旅异乡而产生的悲愁苦闷。
起句“前峰暝色起,四野黯将暮”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群山渐暗的景色。这里使用了“暝”、“黯”等词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苍茫。“前峰”,即前面的山峰,可能是诗人所在之地与故乡之间的一个标志性景象。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常常能引发人们的感慨和思念。
“缅怀故山人,相望阻欢晤。”这里的“故山人”,指的是作者的故乡之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人的深切怀念。然而,由于地理距离或其它原因,使得双方无法相见,只能通过书信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接下来的三句,“戚戚抱离愁,冲冲动忧素。”“戚戚”形容内心的忧虑重重;“冲冲”则用来形容心情的激动不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双重感受:一方面怀有深深的离愁,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忧虑情绪。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接下来的句子,“岂无江上舟,泛此烟中渚。”诗人试图通过江上的小舟来缓解心中的忧愁。然而,当他真正看到这些小舟时,却发现自己无处可去,只能在烟雾弥漫的沙洲上徘徊。这种无力感和迷茫感进一步增强了诗人的愁绪。
最后两句,“尚为文墨系,未果戒归路。”“尚为文墨系”意指仍然困于笔墨纸砚之间,无法解脱;“未果戒归路”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告别旧日生活的决心。然而,现实的种种束缚和困难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这种无奈和挣扎的情感贯穿全诗,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人的怀念和对离别愁绪的深深感叹。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意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