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荚识弦望,蟪蛄知春秋。
自非达士怀,宁忘千载忧。
造化有兴没,圣贤谁能留。
壮哉千金躯,淹忽随东流。
蒙园一何夸,雍门一何愁。
委身顺大化,旷然逍遥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中的一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题郑敬常寿藏诗卷 -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在为郑敬常的寿藏诗卷题写序言或诗歌。

  2. 蓂荚识弦望,蟪蛄知春秋 - 蓂荚(一种古代用来占卜的草)能够预示时节的变化,而蟪蛄(一种短命的昆虫)能够感知四季的更替。这里用蓂荚与蟪蛄来比喻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3. 自非达士怀,宁忘千载忧 - 如果不是有远见卓识的人,那么他就不会忘记千年的忧虑。这里的“达士”指的是有远见卓识的人,而“千载忧”则指代历史的变迁和人们所面对的长期忧虑。

  4. 造化有兴没,圣贤谁能留 - 自然界的兴衰变化是无法阻挡的,即使是圣贤也不能永留世间。这句话表达了宇宙自然的无情和人的有限性。

  5. 壮哉千金躯,淹忽随东流 - 即使拥有如千金般的身躯,也难以避免随时间的流逝而衰老消逝。这里的“千金躯”象征着尊贵或强大的生命体,而“淹忽随东流”则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无常和迅速消逝。

  6. 蒙园一何夸,雍门一何愁 - 对于蒙受赞誉的园林,它又何尝不感到自豪;而对于被忧愁困扰的人,他又怎能不感到愁苦?这句话通过对比赞美与忧愁的情境,表达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7. 委身顺大化,旷然逍遥游 - 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自然的演变,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这里的“委身顺大化”指的是顺应自然法则,而“逍遥游”则是道家思想中的一种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诗句中蕴含着对历史的感慨、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