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八月秋风早,杨柳蒹葭渐应老。
柳下茅堂远市廛,寂寞闲门对幽岛。
居人无事不出门,林深地僻如荒村。
门前道上车马绝,过雨苍茫空藓痕。
江清水落沙石出,水底浑疑见鲛室。
鹭鸶鸂鶒皆有情,啑喋喧呼乱晴日。
我家故业连沧洲,赣水文溪绕舍流。
图中景物浑相似,见之令我增离忧。
君今善画得供御,下笔纵横有神助。
何时为扫寰瀛图,一叶凌波向南去。
谢庭循自画秋景
洞庭八月秋风早,杨柳蒹葭渐应老。
柳下茅堂远市廛,寂寞闲门对幽岛。
居人无事不出门,林深地僻如荒村。
门前道上车马绝,过雨苍茫空藓痕。
江清水落沙石出,水底浑疑见鲛室。
鹭鸶鸂鶒皆有情,啑喋喧呼乱晴日。
我家故业连沧洲,赣水文溪绕舍流。
图中景物浑相似,见之令我增离忧。
君今善画得供御,下笔纵横有神助。
何时为扫寰瀛图,一叶凌波向南去。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岳阳西北,长江南岸,与长江汇合。
蒹葭(jiān qiá):一种水草。
茅堂:茅屋。
墟(xū):“墟”是小城镇的意思;“墟”,音同“虚”。
幽岛:偏僻而寂静的岛屿。
荒村:荒凉的村庄。荒村、荒岛都是指偏僻之地。
辙(zhe):车轮压过的痕迹,比喻车迹。
沧洲:大海中的小洲。
文溪:小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道八年(1172年)任袁州司户参军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清丽幽静的洞庭湖秋景图,并抒发了诗人对此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写洞庭湖的秋意已浓。诗人抓住洞庭湖秋季特有的特点:草木凋零、湖水涨满、风高气爽等景象,加以渲染。其中“柳下”、“蒹葭”、“茅堂”、“市廛”四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洞庭湖秋天的图画。
次联通过描写“茅堂”、“幽岛”、“闲门”三幅图景,进一步表现了洞庭湖的景色之美。“寂寞”二字,更增添了诗人对这幅画面的喜爱之情。
颔联又从不同侧面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象之美。前两句侧重于视觉,后两句则侧重于听觉。“门前”二句,既写出了洞庭湖畔渔舟往来、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又表现出了渔民、商人的繁忙忙碌。“门前”一词,更是将渔商比作“车马”,从而突出了他们的繁忙。“过雨”二句,则从听觉上写出了洞庭湖的静美。“苍茫”二字,既形容了雨后的湖面,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风光。“江水”、“沙石”、“鲛室”(传说中鲛人居住的地方),这些元素的组合,不仅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尾联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我家故业连沧洲,赣水文溪绕舍流。”开头,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以自己的家乡——赣水、文溪为背景,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故乡情结。最后,诗人用“图中景物浑相似,见之令我增离忧。”来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由此引发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洞庭湖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