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宫何巍巍,下马陟峻坂。
山僧肃前道,焚香启重楗。
高栋切层霄,飞甍抗崇巘。
金碧表奇丽,云霞灿明烜。
峥嵘灵鹫峰,突兀给孤苑。
地虽占幽夐,谁能申缱绻。
嗟哉学佛徒,冥寂究微婉。
自非与物遗,徒谓去城远。
【注释】
- 梵宫:指大圆通寺。巍巍:高大雄伟的样子。
- 峻坂:险峻的山坡。
- 山僧:指寺庙中的僧人。肃前道:整齐地站在前方的道路旁。
- 焚香启重楗:点燃了香烟,打开了沉重的门闩。
- 高栋切层霄:高高的殿堂直插云霄。
- 飞甍抗崇巘:飞檐翘起,高耸入云端。
- 金碧:金和彩绘,是佛教建筑常用装饰。表:显现。
- 云霞灿明烜(xuàn):《后汉书·光武纪》“云霞烂漫。”李贤注:“色烂然也。”这里指佛殿金光灿烂,彩霞满天。
- 峥嵘:高峻。灵鹫峰:即灵鹫峰寺,在今浙江省萧山县西南二十五里处。给孤园:给孤园寺,亦称孤山寺,在钱塘江边,与灵隐寺隔江相望。
- 地虽占幽夐(xiòng):虽然占有如此优美的环境。但谁又能长久地保持呢?
- 缱绻:缠绕不断,形容情意深长。
- 冥寂:冥思静想,不问世事。究微婉:探究微妙之处,追求委婉之美。
- 自非:如果不是。与物遗:超脱尘世,与万物为友。
- 徒谓:只是说……去城远:离城市遥远。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作者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他是元代四大家之一。此诗为《游大圆通寺》组诗之二,描写的是大圆通寺的宏伟壮丽。诗的前六句写寺院建筑的雄伟壮观;后十句写寺周围自然景观的秀美迷人。全诗以赞美为主,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富有画意诗情,堪称佳作。
第一、二句点出题旨,先写寺院建筑的雄伟壮观。“梵宫何巍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梵宫的巍峨高大,令人敬畏。“下马陟峻坂”,从山下到山上,步步登高,表现出诗人对寺院的向往之情。第三句中“山僧”指寺庙中的僧人。他们肃立在前,虔诚祈祷。第四句“焚香启重楗”,点燃了香烟,打开了沉重的门闩,表示向佛像礼拜。第五句“高栋切层霄”,高高的殿堂直插云霄。第六句“飞甍抗崇巘”(高屋檐翘起,直冲云端),进一步描绘出殿堂的高耸入云的景象。第七、八句写建筑的装饰华美。“金碧表奇丽,云霞灿明烜”,金色和彩色的装饰显得非常美丽华丽,云霞般的色彩明亮灿烂。第九句“峥嵘灵鹫峰”点出山峰的高大峻峭。第十句“突兀给孤苑”,则是指寺周围的孤山和月轮亭等景物,它们矗立在江岸上。第十一、十二句写自然景色的美妙迷人。“地虽占幽夐,谁能申缱绻。”虽然占有如此优美的环境,但谁又能长久地保持呢?第十二句“嗟哉学佛徒,冥寂究微婉”,“冥寂”指静心思考,“究微婉”指探求微妙之处,追求委婉之美。这两句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佛寺的仰慕之情。“自非与物遗,徒谓去城远”。如果不是与世俗隔离的人,那么他只能认为离城很远。这是诗人对佛寺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佛寺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富有画意诗情,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