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风雪掩穹庐,客里谁来问起居。
忽报乡人喜新到,寄来犹是隔年书。
漫天风雪掩穹庐,客里谁来问起居。
注释:漫天的风雪遮蔽了天幕般的屋顶,在这寒冷的地方,有谁会来问候我的起居生活?
忽报乡人喜新到,寄来犹是隔年书。
注释:突然之间,我听到了家乡的人高兴地说他们已经到达,然而收到的却是一封已经过了一年的信。
漫天风雪掩穹庐,客里谁来问起居。
忽报乡人喜新到,寄来犹是隔年书。
漫天风雪掩穹庐,客里谁来问起居。
注释:漫天的风雪遮蔽了天幕般的屋顶,在这寒冷的地方,有谁会来问候我的起居生活?
忽报乡人喜新到,寄来犹是隔年书。
注释:突然之间,我听到了家乡的人高兴地说他们已经到达,然而收到的却是一封已经过了一年的信。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 曹君出身于高贵的家族,他的名字叫做曹武惠孙。 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曹君的孝义出自他的天性,他的言谈举止都是恭敬温和的。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 回想过去父亲已经去世了,而只有母亲还在。 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母子二人坚守着清贫和朴素的生活,最终很少有兄弟和朋友。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 他们居住在贫穷的环境中,只能依靠野菜和野菜来维持生计。 时有好善者
【注释】 出处:出处,出处和去处,泛指一个人的地位、地位的高低。同:相同;趣舍:取舍,指人的行为或态度。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这里指有学问的人。适其宜:适应自己的需要和能力。穷达:贫贱与显贵,指人的境遇。归:归结。世荣:世人之荣耀,指世俗的名利。岂:难道。薄:轻视,不屑为。先业:以前的事业或学业。弃:放弃,抛弃。素心:纯洁之心,即本心。蹇(jiǎn)迹:艰难困苦的足迹。颠踬(zhì):跌倒
我们来翻译这首诗: ``` 送端木员外孝思养病归溧上 都门已设祖,冠盖聚朋俦。 宴别未云已,驺从罗道周。 大夫何贤哉,宠被君恩优。 为郎列仙署,弄翰登瀛洲。 内帑出赐衣,大官具时羞。 虚怀恋阙心,补报嗟无由。 奈兹抱病质,霜鬓飒已秋。 上疏得优许,养痾还旧丘。 旧丘况京甸,咫尺溧水陬。 依依农圃邻,蔼蔼桑柘稠。 颓龄尚可驻,馀生得安休。 悠然遂高志,那复生离忧。 于时正阳月,霜寒水痕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然后一一进行比较、辨析。 ①“旅迹无可往”:我的足迹已经没有地方可去。 ②“素性本简拙”:我天生性格简单笨拙。 ③“独知己”:只与知己相知。 ④“情真久交游”:友情真挚,交往已久。 ⑤“况兹相近居”:何况我们住得近。 ⑥“来往常迟留”:你来时总是逗留不前。 ⑦“笑谈散堙郁”:欢声笑语驱散我心中的郁闷。
注释: 珊瑚出自海底,低垂着拂过凤凰的枝头。 苍雪落在寒景上,晴空云朵含着碧翠的色彩。 潇湘之地不能到达,只能翘首远思心向往之。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给东阳太守杨东里的作品。全诗以竹石为题,描绘了一幅竹子与石头的图景。竹子挺拔高洁,石头沉稳质朴,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同时,竹子与石头也寓意着人的品格和志向。 首句“珊瑚出海底,低拂凤凰枝。”以珊瑚出海底
闲居与沈修撰小酌写枯木竹石遂题我本山泽臞,栖身伴樵渔。 谬承翰墨选,布衣登石渠。 朝野孰云异,依然乐闲居。 地位近清禁,事罕人迹疏。 遂令公宇中,乃若幽人庐。 苔藓上阶砌,竹树罗前除。 匪惟宜壶觞,况兹有琴书。 文会不待速,朝夕与之俱。 俯仰皆自适,此乐将焉如。 注释: 1. 我本山泽臞,栖身伴樵渔。 ——我本是山野之人,以山林为家,以渔樵为伴。 2. 谬承翰墨选,布衣登石渠。
这首诗是呈给太常少卿云岩先生的,表达了作者对云岩先生才华和德行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期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高岩何巍巍,卿云日复聚。】 - 注释:高大的山峰多么雄伟壮观,天空中的云彩又聚集起来,好像预示着云岩先生的才气将得到重用。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山的高耸和云的聚集,来暗示云岩先生如同高山一样,其才华将会得到展现和认可。 2. 【孕秀钟奇才,灵气蔼寰宇。】 -
诗句释义: 1. 题义方书舍 - 题目是关于义方的书舍,可能是在赞扬或纪念义方的学问和德行。 2. 缅怀燕山窦 - 回忆燕山(可能是指一个地方或历史人物)的窦,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 3. 今昔良可儗 - 现在与过去相比,两者可以相互比拟。 4. 所云积阴德 - 所指的是积累的善行或恩德。 5. 谅亦自兹始 - 相信这一切善行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 6. 推此家政齐 - 推广这种治理方式
我昔童丱时,蒙养绝浮靡。 朝夕常趋庭,颇解学诗礼。 奈何才弱冠,早已失怙恃。 诲言何繇闻,定省不复理。 徒怀风木悲,没齿殊未已。 及余生两雏,将以托宗祀。 既欲承箕裘,当令业经史。 无何我多故,谪戍向边鄙。 迢迢父子心,隔越数千里。 惟恐有存殁,不暇较贤否。 漂流无定居,岁月动盈纪。 幸余初还家,无恙共惊喜。 踉跄拜我前,并立肩可比。 弱质虽成人,愚騃诚可耻。 大儿仅识丁,唯足代耘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共四十二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题思本堂 吴生故乡来,相见出诗卷。 自言搆新宇,思本揭堂扁。 所哀怙恃恩,造物苦多舛。 存亡既莫及,罔极情难展。 徒怀风木悲,对客泪常泫。 愿言求名笔,幽光庶扬阐。 时时一披览,或俾哀悰遣。 嗟余久淹泊,名卑材复谫。 拒生固辞谢,再四终难免。 嗟哉吴生贤,所志匪浮浅。 能存孝悌心,悖理固应鲜。 惟恐人弗思,能思即为善。
【题明皇听贵妃弄笛图】笛弄霓裳月正秋,三郎侧耳复凝眸。 当年听谏如听曲,车驾应无幸蜀忧。 【注释】 1. 霓裳:指《霓裳羽衣舞》。 2. 三郎:玄宗的第三个儿子李亨(唐肃宗)。 3. 幸:指帝王外出巡游。 4. 蜀:指唐朝时的四川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唐明皇在听到贵妃的笛声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笛弄霓裳月正秋,三郎侧耳复凝眸。"
我昔山中日日闲,不因临水即登山。 而今役役风尘里,此趣犹存点染间。 注释:我过去山中的日子是悠闲的,不是因为临水就一定要去登山。现在却奔波在风尘仆仆的仕途之中,但是这种悠然自得的乐趣仍然存在于画笔和颜料的点染之间。 赏析:诗人用“我昔山中日日闲”来表达自己曾经的生活状态,即每天过着安逸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远离了世俗的纷扰。然而,当他身处官场,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各种纷争和争斗时
【注释】万疋:千万匹。盐车阪(bàn):指道路险峻不平的山路。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马儿被牵到盐场去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担忧。诗人以“画”字起兴,描绘了一幅群马空阔、落花飘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马儿比作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渺茫的担忧之情。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绘马儿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的景象
地上苦寒非故乡 天明屋底满衾霜 起来欲把吟须撚 冻断浑无一寸长 注释: 1. 地上苦寒非故乡:形容塞上寒冷,让人感觉不到自己的故乡。 2. 天明屋底满衾霜:早晨醒来时,屋檐下积雪覆盖的被子上结满了霜花。 3. 起来欲把吟须撚:想要起身,用手指梳理一下胡须。 4. 冻断浑无一寸长:手指被寒冷冻得僵硬,连一寸都拉不直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塞上的苦寒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注释】 彩翮:指五彩羽毛的鸟。翩翩:形容鸟飞翔的样子。五色齐:五种色彩都齐全,即五彩斑斓。惜春犹解惜毛衣:怜惜春天还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金弹:金色的弹丸,这里指弹弓。款下枝头:轻轻落下,停到枝头。又欲飞:又要飞走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咏木香鸟为主。 首句“彩翮翩翩五色齐”写木香鸟美丽的羽毛,五色俱全,翩翩起舞,非常美丽动人。次句“惜春犹解惜毛衣”,写木香鸟在春暖花开的时候
【注释】 古木:指古老的树木。竹石:指竹子和石头。 寒色:寒冷的景色。未知春:不知道春天来了。荒苔:荒凉的苔藓。古涧:古老的山涧。 寂寥:寂寞、冷落。 赏析: 此诗首句“野石荒苔古涧滨”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苍劲的古树、荒草、苔藓、山涧,构成了一幅幽美的山水画卷。次句“一段闲情谁与共”,诗人抒发了孤独感,只有古木和石头陪伴着他,没有人可以和他共享这份闲情。第三句“相知殊是寂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