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圃今何似,还成步步瑶。
兴如行灞岸,愁似泊枫桥。
饥啅鸟啼柳,迷寻鹿覆蕉。
悬知连日雪,小径没人腰。
注释
小圃今何似,还成步步瑶 - 小园的景色和现在相比,简直如同玉阶般的台阶。
兴如行灞岸 - 兴致如同在灞桥行走一样。
愁似泊枫桥 - 愁意就像停泊在枫桥一样。
饥啅鸟啼柳 - 饥饿时鸟儿在柳树上叫。
迷寻鹿覆蕉 - 迷路时鹿被蕉叶遮住。
悬知连日雪,小径没人腰 - 知道连续多日下着大雪,小路上积雪深到腰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天游览灞桥时的即兴之作。灞桥,位于长安西北,横跨渭河。诗人在此触景生情,写下了此诗。灞桥春色,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吟咏。但灞桥之美,并非仅在于它的春天,而更在于它那独特的寒景,那“雪消千嶂月,花满六朝烟”的美景。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才写出了这首诗。
全诗四句,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第一、二句写景:诗人站在灞桥,眼前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他不禁想起了灞桥的春色,于是发出了感慨:“小圃今何似?还成步步瑶。”这里用了拟人手法,把冰雪比作台阶。第二句又用了一个比喻,说眼前的景色简直就像玉阶一般美好。第三、四句是抒情,表达了诗人因思乡、念亲而忧愁的情感。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感情。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灞桥的冬景描绘得生动形象。如:“饥啅鸟啼柳”,用“饥啅”二字来形容鸟声的哀怨,使诗句更加生动;“连日雪”,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雪景的壮观;“人腰”,将雪景与人的身高相比较,形象地描绘出雪景的厚重。这些富有诗意的语句,不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也使得灞桥的冬景显得更加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