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仁延二纪,兵甲偃三垂。
问膳长秋数,求衣昧爽迟。
懋昭汤不迩,端拱舜无为。
莫绘乾坤象,谁为太史辞。

宽仁延二纪,兵甲偃三垂。

问膳长秋数,求衣昧爽迟。

懋昭汤不迩,端拱舜无为。

莫绘乾坤象,谁为太史辞。

诗句释义:

  1. “宽仁延二纪”:表示皇帝的宽厚仁爱持续了两个时期。
  2. “兵甲偃三垂”:意指战争和武装力量已经平息,国家平安无事。
  3. “问膳长秋数”:指的是皇帝在长年累月中关心饮食健康。
  4. “求衣昧爽迟”:形容皇帝对衣服的需求总是比别人晚一些,意味着他非常节俭。
  5. “懋昭汤不迩”:这里的“懋昭”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德行被广泛宣扬,而“汤”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烹调方法,这里比喻皇帝的德政如同汤水一样滋润人心。
  6. “端拱舜无为”:舜帝是古代圣明君主的代表,此处用来形容孝宗皇帝治理国家时的态度——不干预政事,保持国家的和平稳定。
  7. “莫绘乾坤象”: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不要人为地描绘宇宙间的万象,强调自然法则的不可违背。
  8. “谁为太史辞”:太史是指记录历史的人,这句话可能是说历史的记载应该真实反映事实,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或虚构。

译文注释:

  • “宽仁延二纪”:皇帝的仁慈与宽容持续了两个时期。
  • “兵甲偃三垂”:战争和军事威胁已经结束,天下太平。
  • “问膳长秋数”:皇帝关心饮食健康,询问膳食的次数很多。
  • “求衣昧爽迟”:皇帝对衣物的需求总是比较晚一些,表现出他的节俭。
  • “懋昭汤不迩”:这里的“懋昭”指的是皇帝的德行被广泛宣扬,而“汤”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烹调方法。
  • “端拱舜无为”:形容皇帝治国的方式是温和而不干预政事,像舜帝那样无为而治。
  • “莫绘乾坤象”: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法则的看法,认为不应该人为地去描绘或创造宇宙万象。
  • “谁为太史辞”:这里的“太史”可能指的是记录历史的人,作者提出疑问,询问谁应该记录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进行过多的修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孝宗皇帝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其作为一位英明君主的形象。诗中的“宽仁”、“兵甲偃三垂”等词句,不仅描绘了孝宗皇帝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他在位期间的国家状况。特别是“问膳长秋数”,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皇帝的节俭,也反映出他深谋远虑的治国策略。此外,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通过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孝宗皇帝的伟大形象及其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

背景介绍:

《孝宗皇帝挽章二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王鏊的作品。孝宗(1609—1644),明朝第三位皇帝,本名朱祐樘,庙号孝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文景武渊仁宪孝皇帝。孝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减免税赋、发展农业生产等,使得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被后人称为贤明的君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