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暝去程远,扁舟宿雁沙。
风烟渔浦树,汀水野人家。
不识剡溪路,空怀博望槎。
邻邦犹蹇涩,况欲走天涯。
夜泊方桥
天暝去程远,扁舟宿雁沙。
风烟渔浦树,汀水野人家。
不识剡溪路,空怀博望槎。
邻邦犹蹇涩,况欲走天涯。
诗句释义:
- 天暝去程远:夜晚时分,天色已暗,行程还很长。
- 扁舟宿雁沙:用扁舟停宿在雁形的沙滩上。扁舟是一种狭长的小船。雁沙可能是地名,或者是指一种形状像雁的沙滩。
- 风烟渔浦树:风烟弥漫,渔浦的树木若隐若现。渔浦可能指一个河流或湖泊附近的区域,树木在风中摇曳。
- 汀水野人家:在汀水中的小岛上,有野人居住。汀水可能是指小岛旁的水流,野人家则指的是住在那里的普通人家。
- 不识剡溪路:不认识通往剡溪的路,剡溪可能是一条特定的河流或是一个地名。
- 空怀博望槎:空怀(徒然抱有)博望槎,即传说中的木筏,据说是大禹治水的交通工具。
- 邻邦犹蹇涩:邻国仍然困难重重。蹇涩可能是指道路艰难,难以通行。
- 况欲走天涯:更何况还要走天涯海角,意指更远的距离。
译文:
在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我乘坐的小船还在继续前行,停在了形似雁的沙滩上。
在风烟迷蒙下,渔浦的树木若隐若现,而小岛上的野人家也隐约可见。
对于前往剡溪的路一无所知,只能空怀木筏的传说。
即使我们的邻国还是步履维艰,我们也要继续前行,探索更远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旅人孤独、迷茫与坚韧的诗作,通过描述夜间停舟、风烟中的渔浦、汀水边的野人家等自然景观,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未知旅途的恐惧与向往,以及对困难环境的不屈不挠精神。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坚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