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绝顶白云衔,问道来从九四咸。
几处人烟分海屿,此公图像合嵌岩。
订讹无复遗鱼豕,择术先须辨矢函。
谁共舞雩沂上乐,愿随童冠着春衫。
方岩书院次谢祭酒韵二首
其二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方山绝顶白云衔,问道来从九四咸。
- 方山绝顶:指的是位于福建的武夷山,其主峰为大红袍峰。
- 白云衔:形容云雾缭绕山峰之高。
- 问道来从九四咸:出自《易经》中的“九四”爻辞,表示吉祥如意、事事顺利。这里用以比喻学者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求学问道。
- 几处人烟分海屿,此公图像合嵌岩。
- 几处人烟:指山中有许多人家,炊烟袅袅升起。
- 分海屿:形容山峦错落,如岛屿般分布。
- 此公图像:特指某位贤哲或高士的肖像画,被雕刻在岩石之中。
- 订讹无复遗鱼豕,择术先须辨矢函。
- 订讹无复遗鱼豕:意指纠正错误时不应遗漏小错,比喻做事要细致入微。
- 择术:选择正确的方法或技巧。
- 辩矢函:比喻辨析细微之处,强调细节的重要性。
- 谁共舞雩沂上乐,愿随童冠着春衫。
- 舞雩: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人们手持长柄木杖在田野上跳舞,以驱邪祈福。
- 沂上乐:沂水边上的乐趣,这里可能是指山间的自然风光或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
- 童冠着春衫:形容年轻人穿着春天的衣衫,象征着年轻和朝气蓬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赞美了文人墨客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对方山绝顶的描绘,展现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咏叹人烟、海屿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烟火和山水相依的感慨;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是明代文人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本诗不仅展示了王鏊作为明朝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之美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