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亭馆盛当时,弦诵俄闻发旧基。
鹿洞未能来赐额,菟裘兼可便吾私。
雨添书带庭前草,风动琅玕砌畔枝。
自昔竹林夸放逸,未应文彩似今奇。

【注释】

谢家亭馆盛当时:指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历过方岩书院的谢家亭馆。弦诵俄闻发旧基:指宋代淳熙八年(1179),知枢密院事叶衡到方岩书院,重修了书院,并题写了“谢氏书堂”四字。鹿洞未能来赐额:指宋代淳熙十四年(1187),知枢密院事叶衡又重修方岩书院时,为书院题写的“鹿洞书堂”匾额。菟裘兼可便吾私:指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翰林侍读学士揭傒斯重修方岩书院时,为书院题写的“菟裘书堂”匾额。雨添书带庭前草,风动琅玕砌畔枝。自昔竹林夸放逸,未应文彩似今奇:指清代康熙四十一年(1702),知州张廷玉重修方岩书院时,为书院题写的“竹阁”匾额。竹阁是古代文人雅士读书、吟咏的地方,这里用“竹阁”来形容书院,意指书院环境幽雅。

【译文】

谢家亭馆当年盛况空前,如今重修在旧基上。

鹿洞书院未能再获朝廷御题匾额,兔裘公私兼顾十分合适。

春雨淋湿了庭院前的草,秋风吹动着石墙旁的枝叶。

自古以来竹林崇尚自由豪放,现在你的文章才情更加奇特。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谢家亭馆,即方岩书院,在今江西上饶市信州区内。方岩书院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南宋时,谢端卿主持重修。明初,叶向高、张璁等先后为方岩书院题写匾额。此诗是作者重访方岩书院时所题。

当年谢家亭馆十分兴盛,人们争相游览。第二句说,如今方岩书院经过重新修建后,又恢复往日风采。第三句写,鹿洞书院不能得到朝廷御批赐额,而菟裘公私兼顾十分合适。第四句说,春雨淋湿了庭院前的草地,秋风吹动了石墙旁的树枝。最后一句说,自古以来竹林崇尚自由豪放,而现在你的文采更显得奇特出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