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节葳蕤宝册光,手函青土向东方。
曾闻赐履开无棣,又见归田自汶阳。
听诏山东扶父老,挥毫池上侍君王。
别来好在西堂梦,雨过池塘草正芳。
诗句释义
1 龙节葳蕤宝册光 - 龙节指的是皇帝所赐的节旄,这里形容它非常华美,如同龙一般。“葳蕤”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的“宝册光”可能是指皇帝赐予的珍贵文书或诏书,其上光芒四射。
手函青土向东方 - 手函青土意喻手中握着的是珍贵的土地资源。东方通常代表朝廷或者重要的方向,此处指朝廷对这片土地的重视和赋予的权力。
曾闻赐履开无棣 - “曾闻赐履”可能是说之前听过类似的赏赐,而“开无棣”则可能意味着开启了某种新的治理方式或政策。
又见归田自汶阳 - 汶阳是古代地名,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或地方。这里的“归田自汶阳”可能是指官员回归家乡,从事农耕生活。
听诏山东扶父老 - “听诏”可能是指听取皇帝的命令或者指示。“扶父老”则可能指的是在山东地区照顾和支持老人。
挥毫池上侍君王 - “挥毫池上”可能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池塘边书写或作画,而“侍君王”则表明是为了侍奉或服务君王。
别来好在西堂梦 - “别来”表示自从分别以来。“好在西堂梦”中的“西堂”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场所,如书房、书斋等。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再次相见的期待和美好回忆。
雨过池塘草正芳 - 描述了一个雨后的场景,池塘边的草地因为雨水变得格外美丽。
译文
龙节华美如龙般飘扬,手执青土赠向东方。
曾听闻天子赐予土地,又见官员归还故里耕种。
聆听圣旨山东护民安,挥舞毛笔守护君王恩宠。
分别多时思念西堂梦,雨后池塘草色更鲜新。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宏大的主题,如皇帝赐予土地、官员回归故里,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如思念、期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雨后的池塘草色,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如“曾闻赐履开无棣”,反映了统治者对于民生的关注和支持;“又见归田自汶阳”,则体现了官员对于个人生活的选择和追求。整首诗歌既有历史的痕迹,又有现实的意义,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