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老生年七十六,何曾一日没诗章。
风流转觉堪师我,政事传闻尚在杭。
生世莫嫌殊已晚,题诗不害稍相方。
所嗟得见年差晚,旋读前头已旋忘。

【注释】

匏庵:即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北宋诗人。白集:指苏轼的《东坡先生文集》。七十六:苏轼生年(1037年)时,其祖苏洵已64岁,其父苏序62岁,故说七十六。何曾一日没诗章: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一生创作颇丰。此句谓其一生从未间断过写作诗歌。堪师我:苏轼以文章、诗词、书画、书法等艺术成就为世人所景仰。转觉:感到。政事:指政治才能和政绩。传闻:传说,传言。尚在杭:苏轼于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至元符元年(1098)任知颍州。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绍圣二年(1095)春与陈师道相会时所作。陈师道时任黄州团练副使,因与苏轼同官,遂作此诗相赠。

首联:“此老生年七十六,何曾一日没诗章。”言陈师道今年七十六岁,他从来没有一天没有写诗。“此老”二字,表明两人之间有深厚的友谊;“生年”一词说明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而“生”又暗示了他们的同代关系。“何曾一日没诗章”表达了诗人对陈师道诗歌创作的赞赏。

颔联:“风流转觉堪师我,政事传闻尚在杭。”这两句是对上联内容的进一步发挥。风流:风流才子的意思。“流转”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陈师道的崇敬之情,也表现出他对陈的羡慕之情。“堪师”意为可以成为老师。诗人称自己为陈师道的“弟子”,表示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政事传闻尚在杭”一句中,“政事”一词指陈师道的政治才华和政绩。杭州,今浙江杭州市。这句表明陈师道在政治上仍保持着相当高的地位,而诗人则希望他能继续施展自己的才华。

颈联:“生世莫嫌殊已晚,题诗不害稍相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陈师道的关心之情。诗人认为,虽然陈师道已经年迈,但只要他的诗歌才华仍然如故,就不应该嫌弃他已经老了。同时,诗人也希望陈师道能够多创作一些诗歌,以保持自己的才华不受损害。

尾联:“所嗟得见年差晚,旋读前头已旋忘。”尾联中,“所嗟”一词表明了诗人对陈师道年事已高的遗憾之情。因为陈师道比诗人年长得多,所以诗人希望能早点见到他。然而,当他读到陈师道的诗歌时,却发现自己很快就忘记了他的名字。这反映出诗人对陈师道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陈师道诗歌作品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这位老诗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对陈师道的深厚友谊和对彼此才华的欣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