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槎枒几折旋,畏途历尽是平川。
高林细点催诗雨,深屋方塘悟道泉。
僧为知名如旧识,地疑曾到岂前缘。
万竿修竹苍烟外,欲借琅玕纪岁年。
游吴城西诸山四首 其三 一云
乱石槎枒几折旋,畏途历尽是平川。
高林细点催诗雨,深屋方塘悟道泉。
僧为知名如旧识,地疑曾到岂前缘。
万竿修竹苍烟外,欲借琅玕纪岁年。
注释:
- 乱石槎枒:形容岩石错落不齐、参差不齐的样子。
- 折旋:指经过曲折的山路后,转回来的路径。
- 畏途历尽:形容历经艰难险阻。
- 平川:平坦的河流或平原地带。
- 高林细点:形容高大的树木在细雨中显得更加清晰。
- 催诗雨:比喻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的声音如同在催促诗人写诗。
- 方塘:方形的水塘。
- 悟道泉:指从中发现生活的道理和智慧,就像泉水一样清澈透明。
- 旧识:老朋友。
- 前缘:前世的因缘,这里可能是指与这片土地有前世今生的联系。
- 万竿修竹:形容竹林茂密,挺拔修长。
- 苍烟:形容烟雾弥漫的景象。
- 琅玕:一种美玉,这里可能是指用来纪年的玉器。
- 纪岁年:记录年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乱石槎枒”开头,生动地展现了山石的崎岖不平和曲折蜿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畏途历尽是平川”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艰险,但最终还是到达了平坦的平原地带。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高林细点催诗雨,深屋方塘悟道泉”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之美。诗人用“高林细点”来形容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如同在催促诗人写诗;而“方塘悟道泉”则表明诗人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真谛,领悟到了道理。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
最后两句“僧为知名如旧识,地疑曾到岂前缘”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这个地方有着前世今生联系的感慨。他发现这里的和尚与他有着深厚的渊源,仿佛前世就曾在此地修行,这种缘分让他倍感亲切。这两句诗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这个地方有着前世今生联系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