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难得似东门,泪眼逢春转觉昏。
顿悟要从迷处得,浮生须著梦中论。
雪迎炽炭愁方却,月近顽云势易吞。
嬴博有封那复记,庭前苦竹已生孙。
《和刘司马失子二首·其二》是明朝王鏊的作品。
“死生难得似东门,泪眼逢春转觉昏。”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在春天里泪水模糊视线的无力感。这里的“东门”比喻生命的脆弱和易逝,而“泪眼逢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助,春意虽美却无法驱散内心的愁苦。
“顿悟要从迷处得,浮生须著梦中论。”指出了人生的智慧在于从困惑中寻找到真理,而人生的意义则需要在梦境中寻求答案。这不仅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思考的愿望。
“雪迎炽炭愁方却,月近顽云势易吞。”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雪中的炽热炭火和月亮周围的乌云形成了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在艰难时刻的内心感受。
“嬴博有封那复记,庭前苦竹已生孙。”意味着富贵荣华已经逝去,但家族的延续仍在继续。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以及对家庭未来的乐观期待。
王鏊的这首《和刘司马失子二首·其二》通过对四季变化、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和写作背景等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领略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