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立斜阳待子归,肩舆谁遣蹈危机。
巨卿不省归来梦,沾湿游魂未得飞。
注释:
闻天瑞堕淮水死,母立斜阳待子归。闻天瑞在淮河溺水而亡,他的母亲站在夕阳下等待儿子回家。
肩舆谁遣蹈危机,巨卿不省归来梦。是谁派了人去送他上肩扛的轿子,让他面对危险的境遇?巨卿不知道他回到家后会有怎样的梦境。
沾湿游魂未得飞,沾湿游魂未能飞翔。游魂被雨水打湿,无法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已故儿子的诗。诗人通过描述儿子生前的遭遇和死后的遭遇,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首句“闻天瑞堕淮水死”,直接点出儿子已经不幸溺水身亡,这是诗中的第一层含义。第二句“母立斜阳待子归”,则进一步描绘了母亲的悲痛情景。她在夕阳下站立,等待着儿子的归来。这一细节描写,既展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又增加了诗歌的悲怆氛围。
第三句“肩舆谁遣蹈危机”,则是对儿子命运的一种隐喻。这里所说的“肩舆”,指的是担架,是人们用来运送重伤员或老人的工具。而“蹈危机”则暗示了儿子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困境。这句诗不仅反映了儿子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安危的担忧。
第四句“巨卿不省归来梦”,则是诗人对儿子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巨卿”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名将,他的事迹常常被人们传颂。而“归来梦”则是指儿子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浴血奋战的情景。然而,这些美好的记忆和经历,对于已经离世的儿子来说,却成为了一种难以触及的梦境。这种反差让人更加感伤和无奈。
最后一句“沾湿游魂未得飞”,则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这里的“游魂”指的是已故之人的灵魂,它们常常飘荡在世间,无法安定地生活。而“沾湿”则暗示了这些游魂被雨水淋湿,无法自由地飞翔。这种形象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悲伤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儿子生前和死后遭遇的描写,以及对其母亲情感的烘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忠诚勇敢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诗在表达感情的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