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绀晴百兽逃,晓风寒月下临皋。
皋比谁赠霜台客,独对南山万仞高。

诗篇:岷州画虎皮

斑尾绀晴百兽逃,晓风寒月下临皋。
皋比谁赠霜台客,独对南山万仞高。

诗句注释与赏析

一、诗句解释

  • “斑尾绀晴百兽逃”:描述了老虎的斑纹鲜明,色彩深沉如同晴天一般,其他百兽见到这情景都纷纷逃窜。
  • “晓风寒月下临皋”:表达了早晨寒风刺骨,月光洒在临皋台上的清冷景象。
  • “皋比谁赠霜台客”:皋比即古代官帽,这里用来指代官员的服饰,暗示着赠送者的身份。
  • “独对南山万仞高”:诗人独自面对着雄伟的南山,山峰高耸入云。

二、译文与赏析

王云凤的《岷州画虎皮》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情表达,展现了岷州地区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首句“斑尾绀晴百兽逃”以老虎为焦点,通过对老虎斑纹的精细描写,引出了整个场景的动态变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野生动物逃离的自然场面中。次句“晓风寒月下临皋”,则将时间定格在清晨时分,寒风吹拂下,月光照耀下的临皋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第三句“皋比谁赠霜台客”,通过“皋比”这一意象,隐喻出一位尊贵或具有崇高地位的人。最后一句“独对南山万仞高”,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身的孤独感和对高山的敬畏之情。整首诗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词汇和形象的画面,传达了作者深深的孤独和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

三、历史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地理环境、政治局势和个人经历紧密相关。明代初期,由于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云凤创作了此诗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安定和社会和谐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岷州画虎皮》不仅作为一首独立的诗词作品,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的限制,继续激励着后来的文人墨客,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