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动高阁,密树下层阴。
暮色入帘早,秋寒近榻深。
寂栖同睡鹤,独晤有鸣琴。
扰扰浮尘里,谁哉共赏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把握情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把握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
“斋居”是全诗的总领句,点题,表明了作者隐居山中的心境与情趣。
颔联“暮色入帘早,秋寒近榻深”写景,通过视觉和触觉两种感觉写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第三联“寂栖同睡鹤,独晤有鸣琴。”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表现了诗人高洁自持的情怀。
尾联“扰扰浮尘里,谁哉共赏音”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自己身处纷扰世事,而无法与人共享闲适之乐的无奈之情。
【答案】
①斋居(我隐居)②夕阳动高阁(晚霞映红了高高的亭子,阳光照射着高高的阁楼),密树下层阴(树荫覆盖着一层层的屋檐)③暮色入帘早(傍晚的景色已进入窗帘),
秋寒近榻深(秋天的寒气已接近床铺)④寂栖同睡鹤(孤独地栖息在一起像一只鹤一样,静静地睡着),独晤有鸣琴(独自面对着一位弹奏琴的人)⑤扰扰浮尘里,谁哉共赏音(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之中,谁能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好的音乐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山中的情景,表现了他对世俗的厌恶和超脱。首联写诗人居住的地方,环境幽静;颔联写日落时分,诗人独坐在窗下,听着外面传来的蟋蟀叫声;颈联写诗人看到一群白鹤栖息在一起,独自面对着一位弹琴的人,心中涌起一股愉悦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深深厌倦,他渴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享受这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