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瞻虎耳岭,崒峍耸双峰。
流水尧田亩,青山禹贡封。
图经缺古迹,胜览念朋从。
花木迎春早,幽深引兴浓。
谷晴烟袅袅,涧暖水溶溶。
地喜多灵境,人疑有卧龙。
恍如兜率界,时复羽仙逢。
落景悬崖白,飞霞度水重。
蛇床生紫洞,鹤翼下高松。
郁有终焉思,惭非尘外踪。
【注释】:
- 过虎耳泉:指诗人经过虎耳泉这个地方。
- 南瞻虎耳岭:向南望去,虎耳岭的山峰耸立。
- 崒峍:形容山峰高峻的样子。
- 流水尧田亩:形容山间溪流如同古代帝王的田地一样肥沃。
- 青山禹贡封:形容山峦如古代大禹所封赐的疆土一样辽阔。
- 图经:这里指地理志或地方志。
- 胜览:美好的风光和景物。
- 朋从:同游的朋友。
- 花木:花草树木。
- 幽深:深邃寂静。
- 地喜:大地喜悦,意指这个地方有灵性。
- 人疑:人们怀疑这里有什么神奇之处。
- 卧龙:传说中的卧龙岗,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恍如:好像。
- 兜率界:佛教语,指天宫境界。
- 时复:时常、不时。
- 羽仙逢:即羽客相逢。
- 落景:夕阳西下的景象。
- 崖白:悬崖上的白色岩石。
- 飞霞度水:形容彩虹穿过水面的壮观景象。
- 紫洞:紫色洞穴。
- 鹤翼:像鹤一样的翅膀。
- 郁有终焉思:内心充满了对终结的思念。
- 惭非尘外踪:惭愧自己不是超然物外的仙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经过虎耳泉时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内心的感慨。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虎耳泉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带来的心灵震撼。
首句“南瞻虎耳岭”,诗人站在虎耳泉附近向南方远眺,虎耳岭的山峰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紧接着,“崒峍耸双峰”描绘了虎耳岭上两座山峰的雄壮,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第二句“流水尧田亩”,则转入对山水田园的描述,水流在山间的田间穿行,仿佛古代帝王所耕种的土地一般肥沃,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
第三句“青山禹贡封”,通过提及“禹贡”一词,表达了虎耳泉周边的山峦如同古代大禹所封赐的广阔土地,充满了神秘和庄重的色彩。
第四句“图经缺古迹”,诗人感叹当地地理志中关于虎耳泉的记载可能已经缺失,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珍视以及对现状的忧虑。
接下来的六句诗,诗人转而关注虎耳泉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胜览念朋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光和同游朋友的怀念,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花木迎春早,幽深引兴浓。”描绘了虎耳泉周边花草树木繁茂、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那幽静深远的环境激发了诗人浓厚的兴趣。
“谷晴烟袅袅,涧暖水溶溶。”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山谷中的美景,烟雾缭绕中透出宁静与祥和。而“涧暖水溶溶”则是对清澈溪水的细腻描绘,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
诗末“地喜多灵境,人疑有卧龙。”则将焦点转向了此地的灵秀之气和传说人物——卧龙。这里的“卧龙”不仅指历史上著名的智者诸葛亮,也寓意着虎耳泉这片土地蕴藏的无尽智慧和潜力。
最后两句“恍如兜率界,时复羽仙逢”,则引入了道教元素,形容诗人仿佛置身于天宫境界之中,时不时会遇到飘渺的仙人羽客,这种超凡脱俗的体验让诗人深感震撼。
整首诗通过对虎耳泉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