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艳芳春林,淑气流中堂。
翩翩引上宾,兰芷献椒浆。
赵女挥五弦,托意陌上桑。
非君一回首,谁识慢声长。
注释:
- 花艳芳春林:花朵艳丽,芬芳四溢的春天树林。
- 淑气流中堂:温柔的风在厅堂中流动。
- 翩翩引上宾:优雅地引领客人。
- 兰芷献椒浆:兰花和香草献给宾客敬酒。
- 赵女挥五弦:赵国的女子弹奏五弦琴。
- 托意陌上桑: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非君一回首:如果不是您转身离去。
- 谁识慢声长:又有谁能认识我那缓慢而深沉的声音。
赏析:
《同声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和向往,通过赵女和兰芷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浪漫而深沉的情感。
首句“花艳芳春林”,描绘了春天树林中的花朵盛开的景象,色彩斑斓,香气扑鼻。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第二句“淑气流中堂”,则转向室内,描绘了一场优雅而温柔的宴会。这里的淑气,不仅指空气的清新,还包含了人物的气质和风度。这种气氛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更加温馨、和谐。
第三句“翩翩引上宾”,描述了一位优雅的男子正在引导贵宾进入房间的场景。这里的“翩翩”形容男子的姿态轻盈、优雅,给人一种高贵、尊贵的感觉。而“上宾”则暗示了这位贵宾的地位和身份。
接下来的四句“兰芷献椒浆,赵女挥五弦,非君一回首,谁识慢声长”,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景。兰花和香草代表了高雅的品质,象征着主人的热情好客。赵女则代表着美丽动人的女子,她们的音乐和舞蹈为宴会增添了无尽的乐趣。
最引人注目的是最后一句“非君一回首,谁识慢声长”,这句话暗示了宴会的主人即将离开。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关注着宾客们的反应,欣赏着他们的才华和魅力。然而,当他转身离去时,却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和情感。这里的“慢声长”形容了他的声音深沉、悠扬,仿佛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哀伤和思念。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场景,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于友情和爱情的深刻理解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