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浪喷江门,幽洞冒琼树。
寒林碧参差,秋嶂莽回互。
白龙不定眠,中江起烟雾。
素舫历长波,凌兢戒前路。
客行不能留,已过青莎渡。
所期心遥遥,离居岁云暮。
帝子隔沅湘,浮云落何处。
揽古心飞扬,寒空屡延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然后逐句解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木洞驿”,地名。诗人经过此地,看到江水奔流,波浪激荡,于是作下此篇。

“蹙浪喷江门”,写江门的景色:江水奔腾,浪花飞溅,犹如一匹发怒的骏马,喷薄而出。“涌”字写出了江面的浩渺与壮阔。

“幽洞冒琼树”,写江边的景致:在碧绿参差的树木中,隐藏着一个幽深的洞穴,洞口冒着晶莹洁白的树珠。“琼”指玉,“冒”是指冒出来,用两个“冒”字形象地表现出树珠的晶莹剔透,突出了树珠的洁白晶莹。

“寒林碧参差,秋嶂莽回互”,写秋天树林的景色:在碧绿参差的树林中,山岭层叠,蜿蜒交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寒林”点出了时间是在秋天,“莽”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不平,“回互”表现了山岭的纵横交错。

“白龙不定眠,中江起烟雾。”写云雾缭绕的景象:一条白龙在云海中游弋,不时地翻滚着身子,搅扰着云雾。“不定”是说这白龙有时高高跃起,有时又俯冲下去,“起烟雾”是说云雾时而升腾起来,时而弥漫在空中。

“素舫历长波,凌兢戒前路。”写乘坐小舟沿江而行:坐在白色的小船里,沿着江上的波涛前行,心中忐忑不安,警惕着前方的路。“凌兢”形容心情忐忑不安的样子,“戒前路”是说小心谨慎地前进。

“客行不能留,已过青莎渡。”写客行心绪:由于旅途劳顿,客人已经不能停留,已经渡过了青莎渡。“过”字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表明诗人已经离开了木洞驿。

“所期心遥遥,离居岁云暮。”写思念亲人:我所期待的心啊,总是远远地向远方眺望。离别家乡已经一年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漫长。“遥”字表达了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帝子隔沅湘,浮云落何处?”抒发了诗人的愁怀:皇帝的儿子隔着沅水和湘江而居,那飘浮的白云又将落到什么地方呢?“帝子”即天子的儿子,这里指屈原,“隔沅湘”是说远离了故乡。“浮云落何处”是说飘浮的白云究竟将落在哪里呢?这句诗既写了自己身在旅途,也写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揽古心飞扬,寒空屡延顾。”写诗人远眺天际的豪情壮志:我揽取历史的风云,放眼四野的天空,频频地凝望着遥远的天际,抒发出诗人豪放的情怀。

【答案】

(1)木洞驿 木洞驿位于湖南黔阳县境,因《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之句,后人遂以木洞驿作为纪念屈原的名胜。

(2)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木洞驿站所见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3)诗人在途经木洞驿的时候,看到江水奔流,浪花飞溅,于是作下了这篇七绝。

(4)诗中描写了江门、幽洞、江面、树林、山岭等景物。其中“碧”“寒”“莽”“烟”等词语运用传神,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幽深静寂的秋景图。

(5)首联写江门的景色,二联写江边的幽静景象,三联写江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四联写乘船沿江而行的情状,五联写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六联写自己远眺天际的豪情壮志。

(6)这首诗以景抒情,情景交织。首联写江门的景色,第二联写江边的幽静景象,第三联写江上云雾缭绕的景象,第四联写乘船沿江而行的情状,第五联写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六联写自己远眺天际的豪情壮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