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乘舟,访君南陌头。
松门尚未掩,移棹向中流。
吟弄归草堂,君去予自寝。
明日携酒来,还期石上饮。
【注释】
①“月”:点明时间。②松门:用松木做门的门户,这里借指隐居之所。③草堂:诗人在山中居住的茅屋。④携酒:带上美酒。⑤石上饮:在石头上边饮酒边赏景。
【赏析】
此为纪游诗,写诗人在月下乘舟访友,友人已去,诗人则独归草堂,明日又约朋友到石头上喝酒,作此诗以记之。
开头三句写诗人月下一船独行,访友南陌。“月下”二字总括全篇。诗人乘着小舟在月光下漫游,寻访他乡好友陈山人。“南陌”,指山人隐居之地的南面道路。“访君”,是《论语》里孔子说的一句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和急切心情。
中间四句写诗人到访友人处后与友人依依惜别,然后独自返回自己的茅屋。“松门”两句承上启下,写诗人到访友人处时,友人尚未掩好隐居的门,而是把船移到江中游赏去了。“松门”指诗人自己隐居的地方,也暗指友人隐居之地,而“未掩”则表明主人不在,诗人只好把船移到江中游览了。“移棹向中流”,“棹”,指船桨。诗人把船移到江中,是在欣赏江中景色呢,还是在游赏江中流水?从后面诗句看,似乎更可能是后者。“吟弄”二句写诗人游赏江中之后,便回到自己隐居的茅屋去,因为朋友已经离开了他。“君去予自寝”,这是说,你走了吧,我自己回房睡觉去吧。“君去”即指朋友离开。“予”,我。
最后两句写诗人第二天还打算带上酒到石头上与朋友相会,共叙友情。“明天”,即第二日;“携酒”,带着酒;“石上饮”,指在石头上一边赏景一边饮酒。“还期”即约定的意思。
此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幽宁静,风格清新淡远。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如月、舟、松门等都仿佛具有人的情感,从而赋予山水以生命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