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荒民俗简,理事日恒馀。
寂寂公门静,苍苍高树疏。
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
迹有浮名累,心空自宴如。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南康公署周围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全诗四句,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写“城荒民俗简”,即城市荒废,风俗简单;“理事日恒余”即处理事务的时间总是多余,意指政事烦琐。第二部分“寂寂公门静,苍苍高树疏”,描写了公门的清静、高大的树木和稀疏的树林,渲染出一种空寂、冷清的氛围。最后二句写“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描写了庭院深深的阴暗和傍晚时分的景色,也暗示了秋色渐浓。整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答案】

(1)译文:

南康府衙荒凉,民间风俗简单。处理政务时总有多余的时间。寂静的府衙门前空荡无人,高大的树林中稀疏地生长着几棵树木。庭院深深,天色将晚时更显得幽静;山林中弥漫着淡淡的秋意。

(2)注释:

①南康:古县名,今属江西省。

②公署:官署或办公的地方。

③寂寂:形容声音稀少,寂静无声。

④苍苍:青色茂盛的样子。

⑤闲:闲适安逸。

⑥宴如:安闲自得。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罢官后在南康府衙所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厌倦的心情。

诗歌开篇“城南荒芜民情寡”交代了环境背景,南康府衙所在之地荒凉不堪,民众稀少,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局面,同时暗寓了诗人对这种局面的不满与愤懑。接着“俗简政繁日多余”一句直接点出了造成诗人官场生活不愉快的原因:由于政治腐败,使得处理政务成为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诗人对此感到厌烦,认为每天忙于应付各种琐事实在是一种多余的负担。接下来,“公门寂寂无行客”进一步描绘了官场的萧条景象:官府门前空荡荡,没有行人来往,表现出官员们懒散、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

然后“苍苍高树疏”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烘托人物心境。这里,诗人选取了苍苍青葱、高耸入云的大树作为意象,一方面突出了它们生机勃勃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也隐喻了诗人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此外,“疏”字还暗示了官场中人际关系疏远、缺乏人情味的现实状况,进一步凸显了作者的孤独与寂寞感。

最后两句“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则是诗人对自身情感体验的抒发。这两句不仅描写了庭院深深的阴暗和傍晚时分的景色,还暗示了秋色的渐浓。这种描绘方式既富有画面感,又能够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环境中。同时,这些描写也与前文提到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情绪。

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手法,通过展现南康公署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官场生活现状,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对自己仕途生涯的无奈感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