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胡在野,遗世自经营。
一廛依水筑,百亩决泉耕。
移竹供鱼钓,栽梧待凤鸣。
深源终不起,其奈此苍生。
诗句释义
1 问君胡在野 - “问君”是向某人提问,“在野”则表示不在朝廷或官场。此处表达诗人对黄九潭太史(即某位隐居的官员)的询问,可能是想了解其隐居的原因和生活状态。
- 遗世自经营 - “遗世”意为脱离世俗,超然物外,“自经营”则是自行打理、自主管理。整句表达了该人物不依赖于外界,而是独立自主地处理事物。
- 一廛依水筑 - “一廛”是古代货币单位,相当于今天的十亩地,“依水筑”意味着利用水边的空间建造住所。
- 百亩决泉耕 - “决泉耕”是指开垦土地,利用泉水灌溉,形容耕作方式高效且环保。
- 移竹供鱼钓,栽梧待凤鸣 - “移竹”指的是将竹子移种到其他地方,可能为了美化环境或提供栖息地;“供鱼钓”则可能指设置钓鱼点供人游玩。而“栽梧待凤鸣”则是一种寓意,梧桐树高大挺拔,常被视为吉祥之物,这里暗示等待有德之人的到来。
- 深源终不起 - “深源”可能指的是水源很深,不易找到;“起”在这里有出现、显露的意思。整句表达了该人物虽然有深藏不露的才能或资源,但最终并未有机会显露出来。
- 其奈此苍生 - “苍生”泛指普通百姓,“奈”在这里是无奈的意思。整句是在感叹自己虽有所成就却无人赏识,对此感到无奈。
译文与注释
访问一位隐居的官员黄九潭太史,他远离尘世独自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在一个靠近水的地方建了房子,用泉水灌溉田地,辛勤劳作。他还移栽竹子作为渔具,栽种梧桐树期待凤凰来鸣叫。虽然深处有丰富的资源,但终究没有机会表现出来。对此我感到很无奈,这又怎么能改变普通人的生活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黄九潭太史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利用,展现了一种追求自我实现和隐逸生活的哲学观念。诗中通过“一廛依水筑”,“百亩决泉耕”等具体的场景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黄九潭太史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此外,诗中的“移竹供鱼钓,栽梧待凤鸣”等句子,富含深意,既体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最后一句“其奈此苍生”,则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感受,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同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哲思、情感真挚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