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真避俗,为客也耽山。
路向樵人得,身同锡杖闲。
泉源当夏冽,藓色阅年斑。
遥忆孤灯影,留光万壑间。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清源山水墨画。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抒情。
“闻缙上人游清源山”首句点明题目和人物,“闻”字表明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产生游赏的愿望。“缙上人”,即高僧缙云,这里指作者的朋友。第二句是说:“高僧真避俗,为客也耽山。”意思是:高僧真的避开世俗的纷扰,作为客人也喜爱这清幽的山中之境。
颔联“路向樵人得,身同锡杖闲。”是说:沿着山路走到砍柴人的住处,我与和尚一起,就像那拄着的锡杖一样悠闲自在。
颈联“泉源当夏冽,藓色阅年斑。”“泉源”句,以泉源喻人,泉水在夏天清凉可人,而人的心境也因之变得清爽,故用“冽”来形容。“藓色”句,以藓石比喻人的皮肤,藓石经岁月的洗刷,颜色已经变得斑驳,而人的容颜也因之而显得苍老,故用“斑”来形容。
尾联“遥忆孤灯影,留光万壑间。”是说:远远地回想起自己孤独的身影,它留在山谷万壑之间。“遥忆”二字,写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诗人回忆自己当年孤身一人来此,如今虽然远离故乡,但那盏孤独的灯光却永远留在了深谷之中。
【答案】
闻缙上人游清源山
高僧真避俗,为客也耽山。
路向樵人得,身同锡杖闲。
泉源当夏冽,藓色阅年斑。
遥忆孤灯影,留光万壑间。(意对即可)
赏析一:
首联交代了题中的主人公和出游的缘由。缙云禅师是位高僧,他远离尘嚣,隐居于清源寺,不问世事。作者得知这一消息,便产生了去清源寺拜访的念头。
颔联是写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沿着山路走到砍柴人的住处,我与和尚一起,就像那拄着的锡杖一样悠闲自在。这里的“樵人”指的是樵夫,“锡杖”指的是僧人使用的拐杖。这句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高僧同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幽山林的向往之情。
颈联也是写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泉水在夏天清凉可人,而人的心境也因之变得清爽。这里的“泉源”指的是山涧中的泉水,“藓色”指的是苔藓的颜色。这句诗通过对比泉水和藓石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了清源山的秀美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尾联是抒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远远地回想起自己孤独的身影,它留在山谷万壑之间。这里的“孤灯影”指的是诗人当年孤独的身影,“万壑间”指的是深深的山沟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高僧同游清源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幽山林的向往;同时,通过回忆往事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