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邦亦共月,何事忆荆扉。
偶见如环景,能堪碎璧辉。
羁心因自感,高咏觉声希。
莫自思乡切,还看承诏归。
诗句释义及注释:
- 海邦亦共月,何事忆荆扉。——在海上的国家也共享着明亮的月光,为何却总是思念着那遥远的故乡的门户呢?
- 海邦:指海外的国家或地方。
- 共月:共同欣赏月亮,象征团结和安宁。
- 明月:常用来象征团圆或思念。
- 何事:为什么。
- 忆荆扉:回忆家乡的门户。“荆扉”通常指的是简陋的家门,这里用来指家乡。
- 偶见如环景,能堪碎璧辉。——偶尔见到的如环状的景象,能承受得起破碎的宝石般的光辉。
- 如环景:像圆环一样的景象。
- 碎璧辉:形容光辉璀璨如同碎玉一样。
- 羁心因自感,高咏觉声希。—由于被束缚的心情而感到不安,但通过吟咏之声似乎找到了一种声音上的慰藉。
- 羁心:被限制或束缚的心。
- 自感:自己感受到。
- 高咏:高声吟唱或歌唱。
- 觉声希:觉得声音稀少或遥远。”希”在这里表示稀少或不常见。
- 莫自思乡切,还看承诏归。——不要过于专注于思乡之情,反而应当看到皇帝的诏书,准备回归故土。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人以“海邦”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异乡他国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何事忆荆扉”一句,诗人以“何事”反问,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偶见如环景,能堪碎璧辉”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偶然看到的家乡景象,虽然美景如画,但诗人仍无法摆脱内心的思念。最后两句,“莫自思乡切,还看承诏归”,诗人劝诫自己不要过度沉浸在思乡之情中,而是应该看到皇帝的诏书,准备回归故土。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