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温陵酒,与君不再持。
高情随地胜,孤迹闭门思。
落日人方远,芳郊意自迟。
从兹三径社,吾亦懒吟诗。
注释:
惆怅温陵酒,与君不再持。
高情随地胜,孤迹闭门思。
落日人方远,芳郊意自迟。
从兹三径社,吾亦懒吟诗。
译文:
我满怀惆怅地怀念温陵美酒,与你再也不要共同品尝了。
我的高情随处都能得到满足,而孤独的足迹只能闭门思过。
夕阳西下的时候,人们还在远方,而芳草萋萋的郊野也显得有些迟缓。
从此以后我们各自为战,我也懒得再做吟咏诗歌的事情。
惆怅温陵酒,与君不再持。
高情随地胜,孤迹闭门思。
落日人方远,芳郊意自迟。
从兹三径社,吾亦懒吟诗。
注释:
惆怅温陵酒,与君不再持。
高情随地胜,孤迹闭门思。
落日人方远,芳郊意自迟。
从兹三径社,吾亦懒吟诗。
译文:
我满怀惆怅地怀念温陵美酒,与你再也不要共同品尝了。
我的高情随处都能得到满足,而孤独的足迹只能闭门思过。
夕阳西下的时候,人们还在远方,而芳草萋萋的郊野也显得有些迟缓。
从此以后我们各自为战,我也懒得再做吟咏诗歌的事情。
《关山月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诗句解读: 1. 万年明月照霜天:描述了在清冷的月光之下,整个天地被银白的月亮覆盖,显得格外的寂静与凄凉。 2. 独向望乡台畔圆: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望乡台上,望着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升起,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共看毡裘嘶马上
【注解】 辽西遣戍 :在辽西边塞驻军。期回 :期约回来。捣 :捣衣,古人有“夜捣寒衣”之句。寄媒 :送信的人。 砧响 :捣衣声。风送去 :风吹着去,指把声音送到边关。 边头 :边关。自 :独自。来 :来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怨诗。诗人以“捣衣”为题,抒写出征人的思妇的哀怨,抒发了对战争和战争的结束的渴望。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写远戍之人尚未归来。辽西是边塞重地,这里指边疆。戍
注释: 1. 脉脉含情出洞房:脉脉含情,指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出洞房,走出房门。 2. 盈盈结腕约明珰:盈盈,形容手腕纤细美好。结腕,指手腕上的镯子(古代妇女的一种饰品)。约明珰(dāng),意为用玉环等装饰。 3. 柔条冉冉难攀折:柔条,柔弱的枝条。冉冉,缓慢的样子。攀折,比喻难以得到或实现的事情。 4. 弱指纤纤那忍忘:弱指,指手指纤细柔弱。纤纤,形容手指纤细柔软。那,表推测语气。忍忘
下面是对《关山月二首 其一》逐句的解读: 1. 诗意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观月时,看到月亮从天空中缓缓升起,照亮了关城前的景象,但随即又感受到月亮逐渐西沉,光芒也随之减少。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愁。 2. 诗句翻译: - 青海风高月出迟:青海上空的风势很高,因此月亮升起得较晚。 - 关山漠漠雁飞时:关山之间,大雁正飞翔于天空。 - 不寐征夫俱泪落:无法入眠的将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注释:巫山高耸,山势险峻,如同悬挂的流水。我思念着那清脆的玉佩声,看到满地红枫,我想象自己洗涤裙裳。 十二峰头翠色如黛,至今雨云不断,依然如故。 赏析: 巫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神山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附近。诗中的“巫山高”指的是巫山的高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万千。“微流悬溜思鸣珮”一句中的“微流悬溜”形象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景象,而“思鸣珮”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流尘:指飘散的尘土。寂寂:寂静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网窗纱:指用纱制成的窗户。 懒画:懒得描绘。 蛾眉(é méi):美女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贴鬓鸦(yā):用黑墨涂在鬓边,形似乌鸦,这里代指女子的发式。 红蕊(ruǐ):花蕊。 庭花:庭院中的花朵。 赏析: “春怨”是一首写闺怨的小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写出了春天闺阁中少妇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情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 并戏莫愁江堕日,相将还待月迎人。 诗句释义: 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描述的是采莲女穿着与荷花颜色相同、质地相同的罗裙,她们的脸庞就像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 2. 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拨动荷叶时,水珠洒落在她的手上,映衬着她手腕上闪耀着的明珠和衣袖频繁地摆动。 3.
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爱意回荡着那婉约的芙蓉花, 芙蓉花瓣儿映衬着娇美的容颜,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 水面上,一叶小舟悠悠划过,留下一道流光溢彩的痕迹, 在那丛中惊起了一对鸳鸯,它们翩翩起舞于水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荷花与鸳鸯间的和谐之美。首句“碧波湥广爱回塘”便勾勒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湖泊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接着
诗句解析与翻译 第1句:“映日因风斜处处,穿帘栖箔乱纷纷。” - 关键词: “因风”、“斜处”和“穿帘栖箔”。 - 注释: “因风”意味着随着风的方向移动。“斜处”形容风吹过后的倾斜状态。“穿帘栖箔”描绘了杨白花穿过纱帘和薄布覆盖物的景象,显得非常轻盈且动态美。 - 译文: 阳光下,随风飘动,四处摇曳,如同轻纱般穿过窗帘,轻盈地栖息于布匹上,形成一片混乱而美丽的风景。 第2句
注释: 轻摇弱水沙棠楫,横挂游丝碧玉簪。这句诗的意思是轻轻摇晃着柔弱的河流上的船桨,横挂着像是绿色的玉簪一样的游丝。 艳冶相邀春似海,人间花景似江南。这句诗的意思是艳丽的相互邀请春天就像大海一样,人间的花景就像江南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轻摇弱水沙棠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轻轻摇晃着船只,船桨在河面上划过,留下一条条波痕
注释: 雨中柬青门:指在风雨中寄出信函给青门。柬,书信的意思,青门,古代城门名。 层城晦风雨:高大的城墙被阴雨所覆盖。晦,昏暗。 穹宇迷昏朝:整个天空都被雨水遮住,看不清太阳和月亮。 阴翳方骄恣:乌云密布,气势嚣张。 市廛乍泬寥:商店和集市突然显得空荡荡。 九衢横潦溢:街道上到处都是雨水。九衢,指大道。 千树陨芳飘:成千上万的花木被风吹落。 劳想伊人阻:思念的人不能见面(或相见无时)。伊人,情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纵有思莼兴,能忘伐木情。 译文:即使心中怀有归乡的愿望,也难以忘却离开家乡的忧伤。 注释:莼(cuì)菜是一种生长在淡水中的水生植物;思莼意为思念故乡的莼菜;伐木意为离开家乡去从事伐木工作。 2. 垂帘常整暇,下榻自高清。 译文:每当放下帘子时,总是显得从容不迫;每次下榻时
【注释】青门:县名,在今陕西户县北。精舍:指上人的居所。友:同住。援:《周易》卦辞:“震来虩虩,恐致福也。”《尚书·洪范》:“王曰:‘无若丹朱敖,惟扰 Optimum-optimum-optimum’。” 【赏析】首二句,写诗人初到青门的心境。“如何好游者”是问句,“归兴起秋风”答之。秋意渐浓,万物萧条,正是出游的好时机,故说“何如”。但诗人却要回青门去,所以用“起”字。“言踽”,即言余
【注释】 ①青门:指长安南面的都城南门。林下:指深山中的隐士。 ②谁与吟:指谁能够和诗人一起吟诵。 ③一朝风袂解:指一旦春风来临,衣袖随风飘扬,可以远行了。 ④暮云深:黄昏时云气弥漫得很浓。 ⑤猿鸟娱征路:猿啼鹤唳,令人愉悦。 ⑥荒茅掩故林:荒草野蒿遮盖着过去的树林。 ⑦殷勤题赠句:殷勤地写上诗句来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 ⑧聊欲比兼金:聊以比拟黄金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详
【题徐氏溪亭四首 其三】 飞鸟点青天,惊鱼跳锦川。 注释:鸟儿振翅飞翔,落在了青蓝色的天空中;鱼儿跃出水面,在锦纹般的河川中跳跃。 檐栏相照映,空水共澄鲜。 注释:屋檐和栏杆相互辉映,清澈的水面与周围的景物交相辉映,显得更加清新明亮。 草际分皋陆,烟中辨舸船。 注释:草地上,大雁和小洲上的陆地分明可见;远处的船上,隐约能看到模糊的影子。 有亭佳如此,真觉主人贤。 注释:这样的美景
【注释】 善:擅长,善于。 轩楹:房檐。 别制:别出心裁的建造。 眺迥:远望。 池馆:水池和楼台馆舍。 废招随:废置不用。 【赏析】 《题徐氏溪亭四首》其四,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善于捕捉大自然的风物胜境,在诗中尽情地描绘,并抒发自己的感情。全诗通过写亭子周围的环境以及作者登临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情感。 第一句“善占风物胜”,意思是善于发现风土景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