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真长已,孤生敢自私。
批鳞当逆处,收肉在寒时。
复衣仍赭服,正寝托丹墀。
片玉今埋矣,无因谏用尸。
《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作品,创作于明朝。此诗通过描绘周迹山因直言进谏而遭受杖刑致死的悲剧情景,深刻揭示了当时官场腐败、言路闭塞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周迹山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正直之士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愤怒。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万事真长已,孤生敢自私:万事真的已经很长了,作为一个孤独的人,我怎能只顾自己呢?
- 批鳞当逆处,收肉在寒时:当批驳那些逆耳之言时,正是需要勇气的时候;而在政治斗争中,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就像在寒冷中保存身体的一部分一样珍贵。
- 复衣仍赭服,正寝托丹墀:穿着破旧的衣服,仍要像往常一样坚持正义;在冰冷的殿堂中,他的灵魂依然炽热如初。
- 片玉今埋矣,无因谏用尸:像片玉一般珍贵的生命已经消逝,无法再为朝廷所用来谏言。
《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周迹山不幸遭遇同情的悼亡诗,更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檄文。通过对周迹山悲剧命运的描述,王慎中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深深哀悼,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强烈不满。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慎中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爱国情怀,也为我们理解明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