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开卷日何长,草木萎黄又见苍。
坐榻几穿当膝处,飞萤多入照书囊。
荒庭鸟迹翻朝几,古寺钟声到夜床。
揽镜莫须愁鬓发,凌云终自达明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诗为作者游览陈舟峰秀才读书处,赋赠而作。全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认识。“闭门”、“开卷”是诗人的两种生活态度;“草木萎黄又见苍”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坐榻几穿当膝处,飞萤多入照书囊。”两句中“坐榻”、“飞萤”等词写出了读书人的生活场景;“荒庭鸟迹翻朝几,古寺钟声到夜床”两句写到了陈秀才在读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最后一句“揽镜莫须愁鬓发,凌云终自达明光。”则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人生如登山,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答案】

译文:

我每天关门闭窗读书,日复一日不知过了多久?草木凋零衰谢又一年。

我坐在书桌上读书,几乎把膝盖都穿破。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多得照不清书袋里的书。

荒凉庭院中鸟儿飞来飞去,清晨的阳光洒满书案。古寺里传来悠扬的钟声,直到半夜才渐渐停歇。

不要为岁月流逝而忧伤白发,像青松一样直冲云天才是我的志向。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作者与朋友陈舟峰一起在书房读书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闭门开卷日何长”,开门闭户,终日读书,时间过得很慢,好像一天还没有过去。这一句写自己每日读书的时间之长,突出了读书之勤勉。

第二句“草木萎黄又见苍”,“草木”是自然界中的万物,这里指代自己的读书生活。“萎黄”指草木枯黄,暗喻自己的学问未成;“苍”指苍茫,比喻自己的前途未卜。两句写自己的读书生活,一方面说明自己勤于学习,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前途的忧虑。

第三句“坐榻几穿当膝处,飞萤多入照书囊”,“坐榻”是说在书桌前坐着看书,“几穿”是桌下垫着的东西。“当膝处”即膝头的地方,指书桌下面垫着的矮凳。“飞萤”指飞舞的萤火虫,这里用来比喻读书时的灯光。“飞萤多入照书囊”意思是说萤火虫飞来飞去,很多都能照到书袋子里面。这里用萤火虫的光亮来映衬读书时的环境,突出了读书的艰苦。

第四句“荒庭鸟迹翻朝几,古寺钟声到夜床”,意思是说在荒废的庭院里,鸟儿飞过,留下痕迹在早晨的桌子上。在古老的寺庙里,钟声传遍整个夜晚。这两句写的是读书时的环境,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也体现了作者的心境。

第五句“览镜莫须愁鬓发,凌云终自达明光”,意为看着镜子不要担心头发变白,就像青松一样高耸直入云霄,终究能到达光明的地方。这两句是说自己要像青松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

这首诗通过记叙自己在书房读书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那就是要有恒心,要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