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百物不关身,也复题诗惜去春。
总为吏情嗟事迫,更缘乡思惹愁新。
坐对禽言聊共语,见飘花片亦伤神。
疏顽敢谓能同调,却枉瑶缄示我频。
胡双华公以春兴高咏见示漫赋奉答二首 其二
注释:
这首诗是诗人胡双华在接到朋友赠送的春天景物画后,写下的一首答诗。诗人首先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然后从画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敢与画中所表现的事物完全一样,但还是忍不住要频繁回看这幅画。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春天景物画的附言。诗人收到这幅画后,深感惊喜,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答诗。
诗人开篇就用“知君”一词表达了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这里的“知君”并非指知道画中的内容,而是指知道这幅画出自一位朋友之手。诗人用“百物不关身,也复题诗惜去春”来表达他对于朋友能够创作出如此精美的画作的惊讶和赞叹。
诗人转向对画作本身的描述。他用“总为吏情嗟事迫,更缘乡思惹愁新”两句来描绘画中的情景。这里的“吏情”指的是官场上的压力和束缚,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辛酸。而“乡思”则是指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两部分构成了诗句的主要内容,也是诗人在诗中想要传达的情感。
诗人转而描述了自己对画中的景色的感受。他用“坐对禽言聊共语,见飘花片亦伤神”来形容自己在欣赏画中景色时的心境。这里的“禽言”指的是鸟语,而“飘花片”则是指飘落的花瓣。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人用“疏顽敢谓能同调,却枉瑶缄示我频”来结束这首诗。这里的“疏顽”指的是自己虽然不善于言辞,但仍然敢于直言不讳;而“瑶缄”则是指珍贵的信笺,这里代指朋友赠予的春天景物画。诗人用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幅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