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回复气还周,消长知君已自由。
莫学秦人桃洞隐,不知世上有春秋。
注释:
至日寄彭石屋历:在冬至那天寄给彭石屋的历书。石屋,指彭石屋,即彭龟年(1028~1096),字子寿,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秘书丞等职,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所害。后任知州,以廉洁著称于世。元符元年(西元一零九八年)去世。著有《东斋记事》三卷。
阳回复气还周:阳气开始恢复,阴气也开始回归。
消长:消减和增长的变化。
自由:不受拘束,任意行事。
莫学秦人桃洞隐:不要学那秦始皇隐居深山的桃林中,不问世事的做法。
不知世上有春秋:不明白世间万物都有生老病死,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离别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而含蓄。
首句“一阳回复气还周”,运用了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寓意着阳气开始恢复,阴气也开始回归,象征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次句“消长知君已自由”,则是诗人对好友的一种鼓励和期待。希望他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保持内心的自由和坚定。这里的“自由”一词,既指身体的自由,也指心灵的自由,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理解。
接下来两句“莫学秦人桃洞隐,不知世上有春秋”,则是对好友的告诫和提醒。诗人不希望他像秦始皇那样隐居深山,不问世事。因为他知道,世间万物都有生老病死,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只有顺应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里,“春秋”不仅指的是季节的变换,还隐喻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最后一句“不知世上有春秋”,则是对好友的期盼和祝愿。诗人希望他能够明白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和节奏,只要我们顺应这些规律,就能更好地生活和发展。这里的“春秋”一词,既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概括。
整首诗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诗人通过这首诗,向好友表达了自己的思念、鼓励和期盼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