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嗟风雅委荆榛,每有诗成不示人。
流水高山如善听,朱弦宁惜为君陈。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1. 自嗟风雅委荆榛:诗人自谦地说自己的诗才被埋没,就像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长满了荆棘。这里的”风雅”指的是高雅的文化或诗歌,”委”是放置、遗弃的意思,”荆榛”则是指荆棘丛生的地方,比喻诗人的才能被埋没在荒废之地。

2. 每有诗成不示人:诗人每次完成诗歌后都不展示给旁人,可能是因为他不愿意轻易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他人。

3. 流水高山如善听:这里以流水和高山作比,表示诗人认为他的诗歌就像流水一样自然流畅,而像高山一样坚实有力。同时,“善听”也暗示了他的诗歌能够触动人心。

4. 朱弦宁惜为君陈:诗人用“朱弦”来比喻自己珍贵的音乐,表示即使这些音乐再珍贵也不会吝惜地献给他人欣赏。这里的“为君陈”是指把音乐献给君王或重要的人物。

我们将这些信息与题目给出的诗句一一对应。

原诗:唐翠轩于予南都漫稿自谓有契赋五言长诗一百五十字见投盛有所称引予感其意作此答之

译文:唐翠轩在南都的漫稿中自言有志于创作五言长诗一百五十字,后来有人见到并称赞了我的诗,我因此深受感动。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写了这首诗作为回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坚持。诗人在南都的漫稿中自言有志于创作五言长诗一百五十字,这显示了诗人的文学抱负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社会压力、个人境遇等),诗人并没有将自己的作品广泛展示给他人,这反映出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谨慎和尊重。

当有人看到并称赞了诗人的诗歌后,诗人深感感动。这种感动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这首诗,诗人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于他人赞美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创作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他人赞美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无奈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