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栖穷巷,萧条独掩门。
机忘亲散帙,交息绝华轩。
隐几非遵孟,闲居已胜潘。
幽兰充士佩,好鸟与人言。
有饭时餐菊,无忧不为萱。
陆沉同蠖屈,泥辱异龙蟠。
倦禽知反宿,落叶岂归根。
懒拙从吾好,惟思守故园。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诗人在长安为官期间所作。首联写诗人的孤独处境,颔联写自己与世无争、淡泊明志的处世态度;颈联写隐居生活的闲适之趣;尾联写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寂寞栖穷巷,萧条独掩门。”首句写诗人的孤独处境,一个“寂”字,道出他的寂寞。第二句写诗人的孤独处境,一个“萧”字,道出他的萧条。两句互文见义,写出了诗人的孤寂和萧条。
“机忘亲散帙,交息绝华轩。”“机”字,有多重含义,这里指书卷。“交息”,即交相休止的意思。“华轩”,指华美的车子,这里比喻高官厚禄。诗人说,因为忘记了机杼织布的繁忙,所以连家人都不再催他回家;也因为仕途得意,所以连官场上的朋友也不来拜访了。
“隐几非遵孟,闲居已胜潘。”“隐几”,即坐隐。“遵孟”,指孔子。《论语·雍也》中说:“子贡曰:‘敢问崇德而守宗庙者何谓也?子曰:“不观时利以成其政,而视民所盈,食民所恶,臣不知其仁也。’”这是指要遵循孔子的治国之道,即不谋取个人的私利,而要使国家政权稳固,人民富足。“闲居”,指隐居。“潘”,指汉代的梁鸿、东汉的张衡。“已胜”,是说胜过。
“幽兰充士佩,好鸟与人言。”“幽兰”,指兰花。兰花素雅清香,常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士佩”,即君子的佩饰,代称君子或贤人。“好鸟”,指善鸣的鸟儿,这里比喻贤人。“言”,指交谈。
“有饭时餐菊,无忧不为萱。”“有饭”,即有酒。“时餐菊”,指时常吃菊花。“无忧”,指无所忧虑。“不为萱”,“不为”在这里是介词,表示目的。“萱”,即“忘忧草”。
“陆沉同蠖屈,泥辱异龙蟠。”“陆沉”,指陷入污泥而不自知。“蠖屈”,指曲身而伏的虫子,这里用来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泥辱”指陷入污泥而受屈辱,这里指受到污辱。“异龙蟠”,指不同寻常的盘曲状态,这里指不同的境遇。
“倦禽知反宿,落叶岂归根。”“倦禽”即疲倦的鸟,这里比喻失意的人。“反宿”,指回到自己的巢穴里休息。“归根”,指回到原处,这里指回到原来的地方。
“懒拙从吾好,惟思守故园。”“懒拙”指懒惰、笨拙。“从吾好”,指听从我的喜好。“惟思”,只思念。“守故园”,指坚守家乡。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退居乡间的生活,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由自在的隐逸情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远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