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是诸峰里,到此居然别。
莲池鉴净心,竹径疏玄发。
前岭敛浮云,中天吐华月。
轮浸千流满,镜悬万景灭。
魄岂缘朔生,光非从夜发。
仰视步庭中,一与山僧说。

《宿东林夜月》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 注释
    等是诸峰里,到此居然别。莲池鉴净心,竹径疏玄发。前岭敛浮云,中天吐华月。轮浸千流满,镜悬万景灭。魄岂缘朔生,光非从夜发。仰视步庭中,一与山僧说。
  •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夜晚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世界。
    首句“等是诸峰里,到此居然别。”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独特感受。他仿佛置身于诸峰之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里的“居然”一词,既表现了诗人的惊讶之情,也暗示了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
    “莲池鉴净心,竹径疏玄发。”两句则是对这一场景的具体描绘。诗人用“莲池”和“竹径”来象征这一片宁静的夜晚,而“清”和“疏”则进一步突出了这些自然元素的特点。同时,诗人还巧妙地使用了“玄”字,将其与“竹径”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前岭敛浮云,中天吐华月。”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色中的美景。诗人通过对光影变化的观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境地。这里的“前岭”、“中天”和“华月”分别代表了诗人的视线方向和观察焦点。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
    “魄岂缘朔生,光非从夜发。”这两句则转向了对诗意的探讨。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美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这种美丽并非源于朔气或夜间的光亮,而是源自于自然的本真之美。这种观点虽然有些道理,但也不免有些过于绝对化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同时,诗人对于诗意的思考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