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不散暮云流,溪上茆堂水竹幽。
忽见斜阳满高树,乱蝉风叶似深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要求,然后根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此诗前四句写景,“朝云不散暮云流”是全诗的首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朝云”是早晨的云,因阳光的照射而显得灿烂夺目,像一块巨大的彩色绒毯铺展在天空;“暮云”是傍晚的云,因夕阳的余晖而显得柔和朦胧,像一匹轻纱笼罩着大地。两句一扬一抑,相映成趣。这两句既写出了云的变化,也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把视线由天边引向地面,写到了溪上的茆堂和水竹。“水竹幽”,是说茆堂周围环绕着清幽的水竹。这里用一个“幽”字,将水竹写得有声有色。

后四句描写斜阳映照下的景色,并由此引发联想,抒发情怀。诗人看到高树上斜阳的余晖,想到日落西山,联想到自己年华老去、青春难再、仕途坎坷的感慨。“乱蝉风叶似深秋”一句,是诗人触景生情的结果。此时,正值盛夏,然而,当诗人抬头望去,却见那满树的枝叶间停满了鸣叫的黄口幼蝉,仿佛是深秋的树叶被蝉儿点缀得更加浓绿了。这两句,既是实写眼前所见,又是虚写想象中的情景。

【答案】

寄怀

朝云不散暮云流,溪上茆堂水竹幽。

忽见斜阳满高树,乱蝉风叶似深秋。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朝云不散暮云流,溪上茆堂水竹幽。”这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朝云”指早晨的雾气,“暮云”指傍晚的云彩。朝云暮云都是大自然的美景,但它们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朝云给人以明朗、清新的感觉,它使人感到生机与活力;而暮云则给人以阴森、沉重之感,它使人觉得萧瑟、悲凉。诗人用这两个意象来写云,突出了云彩变化的多姿多彩,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茅屋三间临小溪”,这一句写诗人居住的环境。茅屋三间临小溪,环境优美,生活宁静,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茅屋虽陋,却能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获得内心的宁静。茅屋里还有流水之声,水声潺潺,如丝如缕,如怨如诉,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在这茅舍中过着闲适的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心情愉悦,精神振奋。

“忽见斜阳满高树,乱蝉风叶似深秋。”“斜阳”是夕阳,“深秋”指秋天。这两句写诗人眼前的景物:只见太阳快要落山时,斜阳的余辉洒满了高高的树木,一阵乱飞的蝉儿叫声使树上的叶子似乎也进入了深秋季节。这两句是实写眼前所见,同时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看到斜阳满天,想到了自己年华老去、仕途坎坷的感慨,心中不禁黯然神伤。同时,诗人还从眼前的景象中看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不顺,这些不顺使他想起了深秋时节落叶纷飞的景象,从而产生了一种悲凉凄婉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眼前的美景与心中的忧愁进行了对比,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