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声如刃伤人耳,寒色似冰鉴马毛。
此日佳人垂泪忆,不知身在陇山高。

陇头水二首 其二鸣声如刃伤人耳,寒色似冰鉴马毛。
此日佳人垂泪忆,不知身在陇山高。

注释:

  • 鸣声如刃伤人耳,寒色似冰鉴马毛。:这句诗形容水声如同锋利的刀刃划过耳朵,寒冷的颜色犹如冰块映照在马毛上。这里的“鸣声”和“寒色”分别描绘了水的声响和外观特征,而“如刃”和“似冰”则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声音和颜色的强烈感受。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生动地传达了水声的冷冽和环境的严寒。
  • 此日佳人垂泪忆,不知身在陇山高。:这句诗反映了水边的女子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远方的迷茫和不确定感。这里的“此日”指的是当天或者最近的时间,“佳人”指代女子或者爱人,“垂泪忆”描绘了她因为思念而悲伤落泪的动作。而“身在陇山高”中的“陇山”既指实际的地理位置,也隐喻了诗人所处的困境或高处不胜寒的境地,暗示他可能正处在一种孤立无援、高处不胜寒的处境中,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前位置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感。

赏析:

  • 鸣声如刃伤人耳,寒色似冰鉴马毛。:通过比喻和对比,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环境的自然特征和声音、颜色给人的感受。其中,“鸣声如刃伤人耳”形象地描述了水声的尖锐与刺耳,而“寒色似冰鉴马毛”则通过冰冷的色彩来强调环境的严酷和寒冷。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加深了读者对场景氛围的理解。这种直观的描述方式使得读者仿佛亲身感受到了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和情感状态。
  • 此日佳人垂泪忆,不知身在陇山高。:这句诗通过“垂泪忆”和“身在陇山高”的表述,展示了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地理上的困惑。它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所面临的外部挑战。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层面和现实背景相得益彰,增强了诗歌的整体艺术效果。同时,这也揭示了诗歌不仅仅是形式美的展示,更深层次地触及了人与自然、情感与现实的复杂关系。
  • 陇山:在这首诗中,“陇山”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出现,它不仅代表了地理位置上的高远,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上的追求或挑战。因此,这里的“陇山”既是具体的自然景观,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隐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对更高目标的追求。
  • 佳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佳人”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智慧和情感丰富性的女性形象。在这里,她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可能是诗人自身情感投射的对象。通过对她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她的美丽和哀愁,也反映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珍惜。
  • 垂泪:这个动作直接描绘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泪水是悲伤、痛苦等情绪的直接表现,通过“垂泪”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不安,可能是由于离别、思念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悲伤。这一行为也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 身在陇山高: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孤独、遥远和不确定的感觉。在古代诗歌中,“身在高处”往往象征着孤独和远离尘世的状态。这里的“陇山高”不仅指地理位置的高远,还可能象征着诗人所面临的挑战或困境。这种描述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无助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自然环境的美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性。通过对具体景物(如“鸣声”、“寒色”、“陇山”)的描写和对这些元素的深刻感悟,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触动了人内心的柔软。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